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我虽然是学生,但我也是从小学过来的,而且最骄傲语文作文。。指导写作文,我觉得吧,首先是学生们要有资源,就是素材,让他们多留心生活,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之间的感动或者摩擦什么的,自己经历过的,会很走心的
学作文批改方法
浅谈小学作文批改方法
随着语文考试制度的改革,作文占据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语文教育学家黄光硕先生说:“学生语文学得怎么样,作文可以作为衡量的重要尺度,学生语文能力过不过关,作文也是一个重要的标志。”可见,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学生来说
——作文难写;对老师来说——作文难批。叶圣陶先生说过:“凡是教师都修改过不计其数的作文本,他们得到一个统一的体会,都认为改作文是种徒劳无功的工作”。另一方面,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2这项徒劳无功的劳作,又是语文教师繁重的事务,一叠叠作文簿像一座座山,压得教师“苦不堪言”。改变这一现状一直是人们企求而未能得到的。长期以来,在此种情绪的影响下,作文成了夹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毫不相干的第三者,一直阻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其实,笔者以为,师生不应把作文当成孤立的个体,而应把它作为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促成师生交流的阵地,唯有实现“教师——作文——
学生”一体化,才能实现作文水平的提高。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一起来探究这个“头痛”症的病因,对症下药,我认为最可行有效的手段就是强化作文批改的艺术传统的作文批改,不是“徒劳无功”,也只是“低效劳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要对作文批改进行改革,必须彻底改变传统观念,改变教师因包批包改而挤掉其他教学工作的时间,造成时间少,课备不好,教师教不好,学生学不好,结果作文写不好,老师批改的时间更加多的恶性循环,必须把语文教师从低效劳动中解放出来,必须改革作文批改方法,下面是我的几点批改方法:
批改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讲求实效。所以 “批”重在发现问题,是检查、评定、作出判断。教师的“批”是非常重要的,“批”里面有许多学问。学生改得结果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批”得是否准确。这就要求教师讲究“批”的方法。
1、多就少改
教师批改学生的作文,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要尊重小作者的原意,遵循“多就少改”的原则。批语一定要精当,务求有启发性和导向性,三言两语,切中肯綮,指点迷津,使学生有所知,更有所悟;改笔一定要惜墨如金,多就少改,决不能越俎代庖,按自己的喜好,用“高雅”的改笔来取代学生稚嫩的语言,硬去拔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这样每篇改动不多,学生打开作文本,所见的是万绿丛中点点红,他们就会对教师的批改、点拨情不自禁的赏析,从而受到熏陶启迪,获得深刻的教益。斯霞老师改学生作文的故事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斯霞老师教一年级的时候,一次有个学生写了这样两句话:“今天,有一些法国的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阿姨都是女的。”斯霞老师说:“按我们成年人来说,‘阿姨都是女的’这句话应该删去。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这是他的一个新发现。他还要把这个意思告诉别人,这句话就是他要表达的意思。”
2、鼓励为主
学习是一种认知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过程。当学生辛苦创写的习作得到肯定时,他们就会产生愉快感与成功感。这种积极情感将促使他们快乐地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而事实上,我们的教师在批改作文时,重批评、轻表扬的现象却仍普遍存在。发现了问题给予批评,在教师看来似乎挺“客观”,对学生而言却是无情地鞭挞,他们可能因此而失去作文的兴趣与信心。因此,我们要毫不吝惜地把真诚的赞美送给每一个学生,哪怕是微不足道的一点进步,也要加以表扬肯定。当然,这也是并不是说对学生作文中暴露出的问题视而不见 , 而是从“建议”的角度出发,使学生看了 表 扬信心倍增,读了批评也能受到激励。 就如我班陈鹏 同学的作文从未超过百字,且语无伦次、书写潦草。在作文《难忘的一件事》开头,他却写下了这样优美的语句:“往事多像夜空中可爱的小星星,让我数也数不清,但那颗最亮最亮的,却永远记忆在这的心中……”尽管以下的文字仍让人不敢恭维,尽管这句开头可能是“借鉴”而来,我还是表扬了他,在眉批中表达了我的高兴与期望。陈 鹏 同学大受鼓舞,作文的积极性显著提高,作文也不断进步。
3、 批出创新
创新能力是二十一世纪人才必备的能力之一;创新教育是当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批改亦要体现创新性。批语中应多一些启发性语言,便于开启学生的智慧,拓宽学生的思路。批改形式除了眉、尾批外,尚可灵活地运用“剪贴比较”(剪贴同一内容的作文片段让学生自己比较)、“印花鼓励”(在优秀处印上“真棒”、“咬文嚼字大王”之类的鼓励性语词或一些学生喜爱的小动物图像)等。作文评价提倡“二次评价”,即教师根据学生作文水平作第一次评价,待学生修改后再作二次评价。这种评价方法样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作文的进步状况。
4、三管齐下:帮助别人,提高自己
古人云:
“文章不能一作便佳,须频改之方入妙耳。此意学人必不可不知也”。可见,文章“入妙”须“频改”,而只有习作
作文教学是语文课中语言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打好语言文字基础的一项重要工作。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写好作文呢?我认为教学中应特别抓好以下几个环节:
一、让学生体验生活找素材
只有让学生充分体验生活才有真情实感,才有内容可写。可以多搞一些与观察生活有关的主题活动,教师在活动中充分发挥组织者的导向作用。学生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从而给学生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还要把活动的过程记录下来。也可以让学生多写日记,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留心、多思考、多搜集作文素材,形成写作的习惯等。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诗词是语言精华的浓缩,书读得多了,不仅有助于提高赏析能力,写作能力,还能陶冶情操。我认为,学生写作文也无秘诀可言,无捷径可走,只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积累词汇,才能做到出口成章,写作文也就不用发愁了。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素材的源泉,只有深入生活,从生活中提取素材,才能写出有血有肉的文章。
二 、让学生观察生活巧构思
“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如果在生活中没有对事物进行仔细地观察,那么,在作文的时候也就写不出个所以然了。在观察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集中注意力,对事物做全方位、多角度的观察,才能在作文的时候写得更具体一些;指导学生按顺序、有重点地观察,解决“言之无序”的问题。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多作比较,抓住事物的特点,防止学生在作文的时候,东一句、西一句,没有一定的写作顺序和条理。“情不动,故辞不发。”学生面对作文往往苦思冥想,觉得无从下笔,无话可写,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对所写事物还处于陌生状态,没有情感,没有写作的冲动,尤其没有情感的冲动,自然难以下笔.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学把动脑、动口、动手和认真观察结合起来,鼓励学生多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多动脑想,多动口说,多动手作,多动笔写.多写一些自己亲自观察的,亲身经历的最感兴趣的事,并运用潜移默化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写作的兴趣,这样学生在创造情景美的同时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那么,我们也应该多方面地考虑到孩子们所学所想以及所看到的事物,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些他们喜爱的自然景物,激发他们说出自己亲眼看到的真实情感,消除他们对作文的恐惧感,使他们自强自信,不怕说错,敢于做驾驭语言的主人,敢于主动大胆交谈,要做到这一点,关键在于平时的引导与训练,尽可能地给学生创造观察的机会.根据不同的季节,
引导并带领学生去观察不同的景,不同的人,不同的物……让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受季节的变化;感受人与物的变化;感受气候与自然环境的变化;并发现它们在不同季节的特点.在观察体验及感受的的基础上学生敢于亮出自我,看到什么就说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畅所欲言,敢于表现自我,敢于展示自己。针对学生口头语言的表达及时给予恰如其分的表扬、肯定。这样以来,班里的情况大有好转,每位同学都有话可说,有的同学表现欲望很强烈,说的入情入境,由过去的“教师讲,学生听”,变为现在的“大家说,大家议。”不但课堂气氛很活跃,而且学生的习作兴趣也很浓,更乐于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写在练笔本上或作文本上,效果显著。另外,我还利用身边的有利资源,把孩子们生活中的趣事和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以及他们最熟悉的自然景物和丰富景象作为写作内容,使写作内容具有地方特色、生活特色和时代特色。实践活动是促进学生作文的源头活水,又是孩子们生活成长的摇篮,更重要的是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玩的天性得以暴露,进而使学生在玩中实践,在实践中体会,在体会中感悟。冰心老人说:“专心地学习,痛快地玩耍。”因此,我认为实践活动不要给学生过多的束缚,让他们自由展露,驰骋思维,挥洒情感,真实行为,只要目的达到即可。
三、让学生锤炼语言多写作
体验和观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61察生活仅仅使学生有了素材、有了结构、有物可写。要写好一篇文章还需要锤炼语言多写作。作文语言无外乎华丽的语言和朴素的语言两种,华丽语言好比娇艳的都市女郎,一眼就能感受到她的活泼,她的热情,她的落落大方,她的不可抗拒的“形象”美。朴素语言好比清水出芙蓉的村姑,她羞涩而又含蓄,如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只要你细心琢磨,必会给人一种“含蓄”美。两种语言风格各有千秋,都是好语言,但一定要注意巧妙搭配,做到不韵不火,文章才会有“血”有“肉”,才会更加生动感人。如:熟读背诵教材中优秀篇章、精彩片断、优美语句,能使学生从中得到较多的语言储备,是积累作文材料的有效方法。读而不背,写作就会感到力不从心,词语匮乏。因此,我们应加强背诵训练,强化记忆,积累起终生受用的材料。此外,要勤于动笔,及时作些记录,坚持写观察日记,作好文字积累。通过以上多种渠道的积累,胸中有材料,日积月累,写作时就会得心应手,左右逢源。写作能力的提高,便指日可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多写多练,就一定能写出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
四、让学生体验生活的兴趣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而如果学生如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就会腹中空空,脑中空洞,无写作之本。陆游说:“尔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诗外的功夫就是对生活的体验、感受和认识。因此,我们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兴趣,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走向自然,进而感受生活,体验生活,认识生活。生活是作文之本,作文是生活之反映。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走进生活,体味生活,这样才能使学生写出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来。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可见,兴趣是促进学生写作的内动力,是习作的支点,其实也只有当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他们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写作。只要学生兴趣浓了,见识广了,知识扎实了,语汇丰富了,他们便把写作文当作一件愉快的事,再也不害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