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作前指导的作用:一、指导学生获得写作的材料,即解决“写什么”;二、指导学生获得写作的方法,即“怎么写”。
在指导学生“怎么写”上,我一直认为,我们的老师大都遭遇了“好心办坏事”的尴尬。教师的“心”是好的,想“帮助”学生,结局是“坏”的:个性不同、对事物看法不同、内在情感不同的鲜活的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写出的文,都是一个样儿的!
我以一名一线教师的身份,摸着良心说,罪魁祸首,正是教师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指导”。
老师不厌其烦、面面俱到地“指导”,一是教学责任心使然,不指导,觉得自己没尽职;二是错误观念使然:“我不指导,学生怎么会写?”老师们,不要忘了,学生学的是母语,认字之前,他们就对母语的表现规律,有了潜在的(绝不是肤浅的)认识和把握;君不见,那么多文盲,说起中国话来,溜得很。我回老家,一大字不识几个的老农,与我叫板,谈金融危机,我堂堂语文教师,居然被老农驳得体无完肤,一败涂地。
前些日子,朋友拿来她女儿的作文。我看了一篇,说:你女儿太会写作文了。我把“作文”两个字咬得很重。朋友听出味道来了,说,就是呀,她写的文章都是口号开头,口号结尾,老师就这么指导的。老师的指导,大都处于这种状态。很多时候,学生作文根本不是想着怎样写出自己的情感、看法,不是想着怎样将自己的故事讲好,而是想着怎样按老师的提纲来完成作业,这种“指导”直接导致了活生生的、个性迥异的学生,写出千篇一律的作文。
不指导,“学生不知道怎么写”的情形会出现吗?答:会在部分学生身上出现。
怎么办?答:重视讲评。
作文教学必须重视“作后讲评”。“讲评”,不只是将学生的作文讲一讲,评一评;更在于,批改时,发现学生作文表达的精彩之处,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个别至全体;或发现学生表达上存在的一个普遍缺陷,由此引出一个训练点,由缺点而练成优点。这种训练,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学生有心理认同感,欢迎。这种训练,即“先学后教”,“以学定教”。
有一个比喻,说教学应该是学生在前面小跑,教师在后面跟着,当学生遇到坑坑洼洼的时候,要摔跤、要跌倒的时候,上前去扶—把,告诉他应该注意的事项。而不是,教师在前面按照自己的想法跑啊跑,让学生在后面跟啊跟。以“指导”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在前面跑啊跑、学生在后面按着老师的步伐,跟啊跟的教学;以“讲评”为核心的作文教学,就是学生在前面,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方式跑啊跑,教师在后面关注、倾听、关照、扶持、帮助的教学。
要上好讲评课,就得好好地读学生的作文,研究学生的作文。注意,是“研究”,而不是“批改”。批改是第一步,批改后,得“琢磨”学生的作文,这就是研究。在我看来,研究学生的作文,是作文教学的一个最为有力的基点。离开了对学生作文的研究,你就不知道学生现有的、真切的作文水平,你就不知道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在哪里,你能往哪里教,又能教到哪里去。一个老师重视讲评课了,上好讲评课了,对学生的作文状态了如指掌了,班上学生的作文绝不会差!
问题的严重性恰恰在于,很多老师对批改学生作文的冷漠态度。十多年前,我去学校见习,老师交给我一项光荣的任务:小管,帮忙改一下作文。十多年后,有见习生、实习生来,高兴啊,有人帮咱批作文了。一些老师,网上拉来“批语”,往学生作文上套,反正,批了也白批,学生看了分数,懒得看批语。
我在很多地方“鼓吹”,教导主任、校长不要去听老师的“作文指导”课,你要去听老师的“作文讲评”课。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认真批阅了学生的作文,是否了解了学生作文的最近发展区域。你一听老师的讲评课,你就知道,这位老师是否具有系统的作文知识,一个不具备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在“讲评”的时候,是点不到位的,只能不痛不痒地说“不错”“很好”“很有创意”之类的话。
在这里,我要大声地声明,语文教师一定要具备系统的写作知识。课标说,不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作文知识的教授。这话的背后是什么?是把每一个语文教师,都看作具备了“系统的作文知识”的人,课标是怕具备了“系统作文知识”的人,去犯一个错误,对学生进行“系统作文知识”的教授,于是做了这样一个善意的提醒。要是语文教师本来就没不多此一举吗? 有一回,一老师壮着胆子问,管老师,那你说,系统的写作知识有哪些呀?这印证了我的担忧。
语文教师不重视“讲评课”, 另一大成因,从来没有公是“讲评课”。日益功利化的社会,没有行政推动,没有利益驱动,那些扎扎实实埋在底层的基础性工作,日渐淹没。
一些地方,知道有个管建研究作文教学的,据说还研究出了点东西。打电话来说:“管老师,我们想邀请您来上课。”我的回答总令他们很失望:“我不会上课。” 有一位很不客气,“你不会上课,那你研究什么呀。”仿佛我是个大骗子,他上了一回不大不小的当。
那么,怎样上讲评课?
第一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摘录学生作文中优秀的句子;第二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琢磨、摘录学生作文中有突出语病的句子;第三步;老老实实、认认真真地读学生的作文,边读边 看学生作文中有没有普遍的问题,或者有没有创意的表达,值得大家学习,找到了这一个点,课上进行训练。
我的讲评课很简单:一、大家一起欣赏同学的佳句,佳句要读,要赞美,让学生感受到写出一句美好的句子,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二、一起来看看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句子,找出一堆来,但一堂课,解决一两个,留下深刻印象。三、从学生作文中引出一个训练点。如,学生作文中,普遍地不会场面描写,课上创设一个场面,写;如,学生作文中,有同学的心理描写特别好,欣赏后,马上创设一个情景,写。
人家说,好的课,简约而不简单。我不知道自己上的课,是简单,还是简约。但我要告诉你,我的学生,很喜欢这7a64e78988e69d83361样的作文课;我的学生,每星期都会在全国各地的学生报刊发表文章;大家说,管老师带的班,是作文班。
一、 写作能力来自知识的积累。 能力从何而来呢 ?我认为:能力的基础正在于知识。试想一下吧:一个没有丰富的自然、社会知识的积累的人,能写出什么东西呢?古人认为写作中不可缺少“才胆识才”四种因素,其中“才”是先天具有的,“识”才是后天勤奋学习而获得的。而“胆”“力”则是“才”、“识”结合的产物,所以眀人李东阳认为“识先而力后”(《怀麓堂诗话》),此话很具有唯物辩证法。 正因为如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知识的传授,特别注重学生自身知识的积累。我常用的方法是: 老师多讲。无论是作文指导课,还是作文评讲课,对于写作规范之类是讲而不多的。最多的是知识的传授、信息的传播。从世界数学难题“四色问题”到“神舟五号”飞船上天,从美国发动惨无人道的伊拉克战争到民怨沸腾的台湾大选……只要写作需要,我作文课是无所不包的。当然,这不是上课开无轨电车,瞎吹乱侃,所传播的每一条信息都与作文教学密切的结合。例如,当我讲《围城》中“有人吃苹果从最好的吃起,有人吃苹果从最坏的吃起,”的故事时,就诱使学生作发散思维,让学生考虑:这两种人,谁是乐观者?谁是悲观者?最后的结论又总是出乎大家意料,因为两种人都可能是乐观者,都可能是悲观者,在一阵兴味盎然的笑声中,学生学到作文构思、立意的思维方法。可见,写作的规范、方法正寓于具体的信息、知识之中。 学生多看。教师多讲,当然不能代替学生的多看,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的讲仅仅是对学生自己多看的指导,我特别注意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多看。我是不惜挤出语文讲课时间让学生阅读课外书刊的。我常常从图书馆借出多于全班人数两倍的杂志,在课堂上让学生选择阅读、摘录。对此,学生十分欢迎。另外,我规定每个学生每周必须摘一则剪报。并对所剪文章写一篇评、感类随笔。学生为找一篇好文章,每周必须读相当数量的报纸,对许多文章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写随笔,则对可把读与写结合起来了。长此以往,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读报、剪报、评报的习惯。积累多了,知识自然也丰富了,“不意”之中,写作能力自然得到提高。 这方面,我的一点体会是,一个人阅读的多少,决定了他知识总量的多少;而知识总量的多少,又直接关系到他写作水平的高低。如果说知识多的人未必一定是很会写的人;但,一个知识贫乏的人,必定不会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则是不容置疑的。 二、 知识的积累导致写作欲的产生。 一个人知识素质的优劣、知识数量的多少直接关系到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这首先从写作欲的产生方面表现出来。 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兼收并蓄,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到了一定的质与量的时候,他们会不满足于仅仅当一只盛水的缸,当一张储存信息的磁卡的。人的表现欲,发表欲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兴趣的产生。这也如十月怀胎,既然胎儿成熟,就不愁分娩了。其实学生怕写作,写不好作为的最主要原因肚内寥寥,没东西可写,既然有东西可写兴趣也相伴而生了。2004届高三120班汤云斌同学的进步就是一个较好的例子。高一入学时,这位同学成绩平平,很不起眼。但对我讲课特别感兴趣,塔喜欢我讲各种知识、信息;也喜欢听我讲自己的写作体会;更喜欢每周一次的阅读课,写作兴趣骤然而升。表现欲、发表欲促使他自己不断地写,对教师布置的作文更是认真完成。作文成绩以惊人的速度提高。屡次在校刊上发表作文,一次在县级、校级作文竞赛中获奖。今年高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3考他的语文取得128分的好成绩。
我认为目前的作文讲评课有如下弊病:
一、理论抽象,术语烦琐
有的教师从资料、网络上下载了有关写作的各种理论,诸如“气势说”“空灵说”,弄得学生云山雾罩,不知所云;更有甚者,将没有经过理解消化的概念术语生搬硬套讲给学生。在引用理论术语时,教师不妨应用自己的话表述自己的理解,并尽可能选择一些精辟生动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如有位教师在讲“意象”时,用“心中的景物”“可以传达感情的景物”来对这一概念进行诠释,这就比教科书上的定义浅显多了。
二、事例完美,令学生敬而远之
讲评时教师选用的事例近乎完美,令人惊叹,学生脸上常流露出惊奇、羡慕的神色。这样的事例无疑可以激起学生写作的热情,进而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眼界,为他们的写作提供典型材料,但这样的事例又往往令学生觉得高不可攀,无法效仿。如有位教师在讲“细节描写”时,大量地引经据典,从钱钟书的《围城》、鲁迅的《朝花夕拾》到契诃夫的《一个文官的死》、夏洛蒂的《简·爱》,课堂容量很大,精彩动人的语句异彩纷呈,学生在虔诚崇拜中听得如醉如痴,频频颔首赞许。课后我问学生:“你知道如何进行细节描写了吗?”他说:“老师确实讲得很动听,但我不明白这些好例子是怎样想得到、写出来的。”所以,作文讲评课一定要用学生写作的实例作为主要的例子,过于完美的事例会让学生产生距离感,挫伤学生的自信心。
三、灌输讲解,学生缺乏参与、思考的机会
写作需要综合性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4的能力,而能力的形成仅有知识的积累是不行的,教师一定要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在参与中提高。有的作文讲评课始终只有教师雄居讲台,控制课堂话语权。而很多教师备课时却过于依赖教案和网络资料,很少看书、思考、练笔,课堂语言、观点很少有属于自己的原创成分,教师只是知识的记忆者、传递者、代言者,久而久之,课堂上教师讲授的写作知识便日显老套、陈旧。这样的讲评课信息量少,形式单一,常常只能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缺乏生趣、情趣,效率很低。
四、专挑学生毛病,严重压制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有的教师硬性规定,写作中这不许,那不许,故意给学生设置各种限制思维的障碍;总结学生作文时,大谈特谈的都是作文中暴露出来的似乎无穷无尽的问题、毛病,甚至略带嘲讽地指责学生水平低、能力差;作文本上是触目惊心的用鲜红的笔修改得满目疮痍的批语。学生见到自己费尽心血写成的东西竟是如此糟糕,除了失落、自卑,还能有什么呢?作文讲评无疑要指出存在的问题,但更应该提供具体有效的改进的措施、办法。有些问题积重难返,是需要反复训练、持之以恒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的,如思维的展开、审题立意、语言表达、谋篇布局、写作技巧等。
五、老调重弹,缺乏新意
长期以来,中学作文教学没有专门的指导教材,没有明确规定必须讲授的内容,也没有有序有效的训练题,缺乏可以直接供学生借鉴模仿的优秀作文作指导,更缺乏可以评价学生作文的评价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高考的《考试大纲》)。简言之,目前作文教学的随意性大,主观性强,个性色彩浓厚。新课标实施以来,各地编写的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与以前的语文教材相比,写作指导依然是“难啃的硬骨头”“致命的软肋”。很多教师头脑中的写作知识还是从大学教科书中学到的,而很多富有时代气息的新概念尚没有及时被一线教师吸收,甚至有的教师读的课外书还没有学生读的多,说来说去只有可怜的几个被无数次重复的写作学名词,不要说学生听来味同嚼蜡,就是教师自己也早产生审美疲劳了。 有教师说:“学生作文不是靠老师讲授可以提高的,只要多读多写就会提高。”实践证明,这种放任自流的做法是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一个重要原因。我觉得采用如下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从学生的习作中归纳出带有共性的问题,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改进措施
这样做不但可以让学生明白评分标准、注意事项和失误原因,还可以让他们举一反三,通过一个问题懂得一类文章的写法。如批阅学生的作文时,我发现学生在关系型话题作文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不懂得文章的中心论点必须是概念间的关系,或只写一方面,或分开写,或另起炉灶;不知道常见的逻辑关系有哪些种类;缺乏分析能力,不会判断、推理。据此,作文讲评课上,我将重点放在训练学生判断事物间的关系、阐述判断的理由等能力上,然后再要学生写“行动与结果”“追星与修己”“中心与边缘”等关系型话题作文,这样由一篇到一类,由写作到指导再到写作,学生议论文的写作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
二、印证观点的例子尽量来自教材及学生自己的习作,做到好懂易学
作文讲评课上肯定要举些例子,如果选择课外的例子,一方面学生会感到陌生,理解起来颇费时间;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例子过于陈旧或难以与观点联系起来,会给教师的备课带来困难。如果选用教材中的例子,学生就能迅速明白,并学会用全新的眼光审视学过的课文。如讲到议论文论据要“点面结合”的“面”就是用铺排的形式将读者熟知的事例一句话带过,点到即可,既能增强文章的气势,又能显示出作者知识渊博、纵横捭阖的优势时,引用教材中司马迁《报任安书》中“盖文王拘而演《周易》……故述往事,思来者”来给学生作示范,效果就很理想。这段文字可谓议论文中论据使用与表述的最佳范例,学生还可从中学会举例后如何分析事例,如何将事例与说理部分联系起来。
三、充分调动学生说说、写写、读读、想想的积极性
写作讲评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心有感触,情为所动,豁然顿悟,跃跃欲试,所以教师要精心备课,设计好各个环节,特别要考虑哪些环节应由学生来完成,给学生更多的参与的空间和时间。如果学生参与其中,师生间、生生间就能思想碰撞、观点相激,话题也就会自然打开,收获大大增加。如一位教师指导学生在写记叙文时如何避免概括式介绍、静态式勾勒,就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句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1.母亲“打得很轻”,要求学生将这个动作描写具体化——动作描写;
2.“伯父长得很黑”,要求学生用对比、比喻、夸张等修辞方法写出“黑”——肖像描写;
3.“心下着雨”,要求学生用具体的景物描写、心理独白、细节描写写出内心的感受——心理描写;
4.“开朗的伯父”,要求学生写伯父的几个生活细节,并设置一个特定的情境,通过伯父的言行表现“开朗风趣”——综合性的描写手法。
由于设计的环节接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知识能力范围,学生在热烈的互动中写出了文采飞扬的句子。
四、讲评课的重点应放在思维、审题、立意、切入角度的指导上
学生作文最难的一是不知道写什么,二是不知道怎么写。有的学生读了不少书,背了一些写作技法,但写作时无法联系、运用。究其原因,是教师的写作指导不到位。我认为指导的重点应放在教会学生如何审题立意,如何面对任何一道题都能迅速打开思路、选好切题的角度。实践中常常有人反对模式化,主张教师不要给学生的写作以指导。殊不知,学生接触的文章主要是教材中屈指可数的篇章,尽管教师用精读的方法对每篇文章都作了条分缕析式的熟读精析,甚至每篇文章都归纳出了可资借鉴的写法、技巧、特色,但如何将阅读中获得的知识迁移运用到学生的写作中,还少不了教师铺路架桥、示范引导。
五、重视同题再写,用指导讲评所得到的知识去修改自己的文章
假如教师在备课时能本着“精讲有用、务实有效”的原则设计教案,并要求学生上完课后用同样的题目再写一篇不同角度不同主题的文章,相信学生在语言的锤炼、思想的磨砺、技巧的驾驭上都会大大提高。教师也可要求学生用作文讲评课上学到的知识去修改自己或他人的文章,这比重写一篇文章效果更好。如以“沟通”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我发现,很多学生写的记叙文没有中心事件,没有线索,没有中心人物,没有必要的描写,在表述上概述式、说明性、介绍性的语言很多。针对这些问题,我在讲评时将重点放在记叙文与议论文的区别上,然后再要求学生写一篇议论文,并把已写的记叙文中不符合要求的地方进行修改,结果学生很快就掌握了记叙文的写法。
此外,教师如果长期不动笔写作,光看作文题,是很难体会作文中的真实感受的,也很难生动传神地给学生以切身的指导。“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作文评讲课同作文指导课一样重要,相比于写前指导,作后讲评要更有细心、更有耐心.评讲不仅是针对每个学生习作水平的指导,更是对每个学生不同个性发现后的反馈,是个性化极强的教学。
作文讲评课教学主要让学生明确如何修改作文,并能感受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增加学生修改的兴趣和提高学生修改能力,因此在作文讲评教学中,就要对习作情况进行整体评价,让学生体会出自己的习作都有成功之处,感受成功的快乐。还要引导学生结合修改建议进行互相评改,在欣赏同学习作的同时,进行修改指出不足。又通过学生自己修改和互评互改,感受经过多次修改越来越好的成就感。李校长的这堂作文讲评课就是按照这个步骤进行的,而且完成得比较好。
下面我就说一说这堂课的成功之处与不足。
一、结合本班实际,优秀作文带路,教法得当。
在这一节习作评讲课中,李校长独具一格,特别注意学生的积累,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这节课结合本班实际采用了优秀习作带路的方法,给学生们树立了榜样。身边的榜样比书上的好文更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在一篇篇美文中感悟着,真是一种享受。不光是学生,我们不也觉得是一种享受吗?学生们那新颖的选材,那真挚的情感,那细腻的描写,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指导有重点,修改有目的,层层深入。
第一步:
一开始就提出听读的要求:听,想,说。听,注意听;想,仔细想,想哪些地方好,想哪些地方美中不足;说,自己的修改意见。这样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们在赏析中努力发现同学的精彩之处,发掘他们各自的闪光点,鼓励个性发展,同时又发现不足,提出中肯的意见让学生更上一层楼。
第二步:
当学生感到修改的困惑的时候,出示修改文章的方法,要求学生围绕中心选材,把重点内容写具体,有条理。这是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尤其是让学生体会细微之事见真情的表达方法作为赏析修改的重点,这样使修改训练落实到实处。
在此环节中,教师与学生共同修改,也起到了示范修改的作用。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好奇、好胜、好模仿、好学习,他们需要在一定的环境中展示自己。所以给他们创设展示成功、激励创新、鼓励模仿的情境,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三步:
又根据学生存在的普遍问题,也就是抓住环境这一侧面描写烘托人物心理,更好的突出了主题,这也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在处理这个问题时用课文中熟悉的片断帮助学生领悟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也充分体现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的特点,积累、欣赏、运用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在这种文字游戏中,来感悟语言文字的魅力。
然后又联系学生精彩的环境衬托心理的片断,感悟环境描写的妙用,再加上老师的精彩点评和学生们的妙语连珠,把这节课推上了高潮,在此基础上,也帮助找出环境描写不恰当的地方进行集体修改,这样学生学有所得,不走形式,不落俗套。
也体现了老师不是为了教而教,而是一切为学生学而教,一切为学生服务。
三、言犹未尽之感
学生们在赏析中,在发现中,在求异中,在交流中,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也找到了自己文章需要修改的地方,所以重新作文的愿望愈加强烈,此时如果给出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己修改,或自由结组互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修改中体现这节课的收获会更好,所以留给我们的是言犹未尽之感。
综上,这节作文评讲课(也是作文赏析课),充满民主气息,师生平等对话,其至争鸣,在形式上新颖生动活泼,学生的态度是积极的主动的,情绪是饱满的高涨的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33,思维是活跃的、开放的,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人,他们有平等参与的机会,有自主活动的时空,有思维碰撞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