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大家都知道这是一首杜牧写的清明古诗。
今天是星期六,我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33爸爸一大早说:“清明节到了,祭祖坟了,这是我们中华的风俗。”我得意地说:“谁不知道啊!好像就你知道一样。”妈妈和我一唱一合害得爸爸一个字都不敢说了。
我们一家三口人来到祖坟前面,我们先拿出打火机,然后拿了几串小鞭炮放放,刚开始放,我就躲到了爸爸妈妈的怀里,连头都不敢升到外面看一下,爸爸说:“孩子别怕,放鞭炮没什么好怕的。”妈妈说:“是啊,放鞭炮不要怕。”我说:“我就怕,我害怕得很啊!”我原本是个喜欢放鞭炮的人,可现在为什么这么怕了呢?这都怪一个小鞭炮若的祸,那是我六岁的时候,我再玩的时候检到一个小鞭炮,我把它给放了,可是它爆炸的速度太快了,只听啪的一声,我的手被炸出了血,当时我痛的哇哇大哭,我家的邻居看见了我这副得性,马上告诉了我爸爸妈妈,我爸爸妈妈听了害怕极了,连忙把我送到医院里包扎伤口,从那时我就不敢玩鞭炮了,而且有时候听到鞭炮声就怕了。我们放完鞭炮点了几根香,我学着爸爸妈妈的样子,先鞠躬,再说些什么话,我的爸爸妈妈在说什么我听不到,但我口中在说:“我要好好学习,以后考上大学,这样才对的起父母“我知道我这样只说说不做是没有用的,而是要实际行动起来。最后,我爸爸拿出一些吃的东西和酒,他把酒倒到小茶杯里,然后倒倒墓碑前面的土地上。在回家的路上,我说:“你们这样祭祖坟不怕旁边那些野草着火吗?”他们说:“当然怕啊!但只要小心点就行了。”
回到家中,爸爸拿出几个他第一次做的“清明果”,他说:“我从来没做过“清明果”,所以,这次“清明果”可能比以前奶奶做的难吃很多。”我尝了一口,我觉得不好吃,可是我还是吃了下去,因为我相信爸爸下次一定做得更好吃!
我和爸爸钓鱼
清明节放假,爸爸带着我到老家看望爷爷奶奶,小住三天。星期二的早晨,爸爸早早的叫我起床,我睡眼朦胧地摸着穿好了衣服。随意地刷了两下牙。看着爸爸拿好了钓具,我兴奋地跟着爸爸的身后走在一段田间小道。路边的叫不上名字的花儿开了一地,星星点点的,有红色的,黄色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瞧!花儿上面还一滴滴明亮的水珠哩!看着这美丽的花儿,我乱采了一通,因为我知道,我家的老妈可喜欢这些花了。我要拿回家送给她。
来到了小池塘边上,爸爸拿出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62来事先准备好的小板凳,选好了一个位置坐下。开始教我如何装蚯蚓,看着一条条活生生的蚯蚓,我不知道从何下手,拿在手里滑不溜秋的,我有点紧张又有点害怕,可是看见爸爸已经把蚯蚓装好了。看见爸爸瞧过来催促我的眼神,我有点不服气,于是我心一横,闭着眼睛就去装蚯蚓。我睁开眼睛一看,“哇塞”竟然真的装上去了,于是我得意地把鱼竿往池塘一甩出,但因为用力过大,脚底下站不稳,差点就要栽进池塘里,好在是爸爸在千钧一发之际把我拉住了,否则就是丢鱼竿连同自己一起丢出去了。我心有余悸地拍拍胸脯说:“好险啊!真是的,钓鱼都要一波三折啊!”后来,我和爸爸就坐在池塘边的草地上,两眼一直盯着浮标,在等待着鱼儿上钩。可是盯到差不多五分钟的时候,浮标依然一动也不动,我的眼睛都开始酸酸的。我觉得太没意思了,于是我从包里拿出我的故事书开始看起来,我想边看书边等,学学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心境也不错啊。爸爸在旁边看见了对我说:“要专心,钓鱼最重要的是专心,注意池塘里的任何动静。”听了爸爸的话,我的眼睛往池塘里一瞟,我兴奋极了说:“爸爸,你的浮标在动了,快点,快点”。爸爸听了我的话,马上用力一拉,可是鱼钩上却空空的,什么都没有。原来由于我的大叫声把快要上钩的鱼儿给吓跑了。爸爸耐心地对我说道:“钓鱼的注意事项二:不能慌,不能急。”
听了爸爸的话,我开始对鱼儿上钩充满了期待,于是我听从爸爸的这两建议,我开始认真地慢慢等着。突然我的浮标下沉了,而且沉的很快。这次是爸爸叫起来了“儿子,快点,往上拉”。我拉了一下,拉不动,“爸爸过来帮我忙啊!太重了,我拽不动啊!”于是在我们花了十多分钟才把这家伙给拉岸边。拉上来一看,有两条呢,一条钩着了头,一条钩着了尾巴,真的太开心了,一次钩上来了两条。最后,我和爸爸收获满满的回家。 这次真的是一次非常愉快的经历。
但丁同学
每年临近清明的时候,心中总会有丝淡淡的莫名的哀愁,不甚强烈,却也挥之不去,就这样在心头绕着、纠缠着。这几天的天气很是不错,不知道,清明节那天,纷纷的细雨是否会如期而至。仿佛有了这雨,清明才更能显得出它淡淡悲凉
和丝丝忆念的味道来。是清明成全了这场雨,更是这雨衬托了清明。望着飘洒的细雨,才更能引得人们心中那种淡淡的哀愁和思念。
回味少年时,清明节和雨,在我的印象中只是一幅优美的画卷。随风飘洒的细雨中,一位骑着马赶路的清贫诗人,俯身向着一个小牧童,牧童站在道旁,一手握着鞭子,一手遥遥指着间草房。草房上空,一面红色的酒幡在薄薄的细雨中时隐时现。这大概是源于《清明》这首诗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在我无忧的岁月里,这首诗所给予我的就是这样一种恬美的意境。
少年无忧的时光总是短暂的,就像童年放起的一只风筝,挣断了线,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到处也寻觅不到了。渐渐地,清明对于我,便多了一丝淡淡的哀愁,愈来愈重,特别是外公离去后,这感觉更加强烈了。在我的印象中,外公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我特别的好,可能是我比较乖的缘故吧。外公走后,每年的清明和他的祭日,我心中都会很哀伤。有人说,对别人的思念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我想,或许对于至爱亲人的思念恰恰与之相反吧。即使过了再长的时间,在每次忆起他们音容笑貌时,我们的心中总会有些酸酸凉凉的感觉吧。哪怕是十年、几十年,这种感觉也不会减弱、消失,反而会变的更加强烈。正因如此,清明节才会成为一个流传千年的日子;清明时节的细雨,才会绵绵不绝地纷纷而至,这大概是对于人们心中哀愁的e799bee5baa6e58685e5aeb9333感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