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作文欣赏 > 毛泽东文章

毛泽东文章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中国语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38言文学 :

中国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一个多世纪以来,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了一大批知名学者、教授、作家、记者、剧作家等,对中国人文科学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外国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是文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名称,设有英语语言文学、俄语语言文学、法语语言文学、德语语言文学、日语语言文学、印度语言文学、西班牙语语言文学、阿拉伯语语言文学、欧洲语言文学、亚非语言文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11个二级学科专业。

新闻传播学:

新闻传播学为国家一级学科,下设的二级专业有:新闻与传播、广告学、网络与新媒体、新闻学、传播学、广播电视学、编辑出版学、数字出版等,高考文理兼招。

翻译专业 :

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娴熟的口笔译技能,能够胜任外事、商贸、科技、文化、教育等部门翻译工作的应用型人才,并为翻译硕士和博士教育输送优秀生源。

广告学专业:

广告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它是研究广告活动的历史、理论、策略、制作与经营管理的科学。

有关广告的知识,起初只零星地见之于新闻学科和经济学科的部分章节内,且很不成系统。到现在为止,广告知识仍是这些学科的组成内容之一,如新闻学、市场学、企业管理学、商业心理学等都论述到广告的内容。

扩展资料:

文学的定义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

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中国先秦时期将以文字写成的作品都统称为文学,魏晋以后才逐渐将文学作品单独列出。欧洲传统文学理论分类法将文学分为诗、散文、戏剧三大类。

现代通常将文学分为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四大类别。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类专业



广义的文学,是指一切口头或书面语言行为和作品,包括今天的文学以及政治、哲学、历史、宗教等一般文化形态。这是文学的文化含义。

狭义的文学,是指具有审美属性的语言行为及其作品,包括诗、散文、小说、剧本等。这是文学的审美含义。

文学首先必须是一个语言文本,这个文本有它的存在形态,如语音,词语,结构等。它可以口头的形式代代传承下去,也可以文字作为载体传承,也可以印刷品,网络媒体形式存在。尽管载体各异,但都离不开具体的语言这一客观事实。

文学作品,由一个又一个修辞构成,当然,文学的基础还是文字、词语和句法,但是这些结构主义喜欢的东西,本身并不能形成“作品”,对它们的支离也让我们对文学更加难以把握。

确实得承认,修辞就是一种句法。但是纯粹的句子并非文学,只有被布满篇章、形成更强大的隐喻之后,文学才宣告出生。

扩展资料

文学与新闻作品是相互有交叉的,比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既是新闻作品,又有很强的艺术性,文学性,所以文学与新闻作品是很难有明确界限的。

其次文学与历史作品也是难以明确划开界限,比如丘吉尔的演讲词,既是实用的鼓动性文章,有很有文学特色。

最后文学与哲学论著也不容易区分,比如英国的培根的《论人生》既有哲学道理也有文学意蕴,叔本华的散文集、哲学家萨特的哲学著作也很有文学意蕴,因此他还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判断文学与非文学的标准粗略概述如下:文学的语言具有独特地表现力;文学总是要呈现审美形象的世界,这种审美形象具有想象、虚构和情感特性;文学传达完整的意义,本身构成一个整体;文学蕴含着似乎特殊e68a84e79fa5e98193363而无限的意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学


文学是以语言文字为工具,比较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表现作家心灵世界的艺术,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寓言、童话等体裁,是文学的重要表现形式,以不同的形式即体裁,表现内心情感,再现一定时期和一定地域的社会生活。作为学科门类理解的文学,包括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及新闻传播学。

文学是属于人文学科的学科分类之一,与哲学、宗教、法律、政治并驾于社会建筑上层。它起源于人类的思维活动。最先出现的是口头文学,一般是与音乐联结为可以演唱的抒情诗歌。最早形成书面文学的有中国的《诗经》、印度的《罗摩衍那》和古希腊的《伊利昂纪》等。

文学是语言文字的艺术,是社会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是对美的体现。文学作品是作家用独特的语言艺术表现其独特的心灵世界的作品,离开了这样两个极具个性特点的独特性就7a64e4b893e5b19e363没有真正的文学作品。一个杰出的文学家就是一个民族心灵世界的英雄。文学代表一个民族的艺术和智慧。文学,是一种将语言文字用于表达社会生活和心理活动的学科,属社会意识形态范畴。

扩展资料:

文学价值:

文学除了拥有外在的、实用的、功利的价值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它还拥有内在的、看似无用的、超越功利的价值,即精神价值。

关于精神,可以有诸多不同的定义。我们一般是在这样的意义上界定精神这一概念的:它是人内在的一种意向性存在,是人的理性与感性诸多心理因素的有机统一,是人不断超越自我、完善自我的一种心理活动过程。因而,精神的价值不同于物质的价值,精神价值是内在的、本体的、不断超越自身的。

艺术,在履行自己的种种“服务”职责时,反而已经忘记了什么是它自己,而我们在拥有过多“艺术作品”时却失落了“艺术的精神”。

艺术,并不仅仅是工具,甚至也并不总是“作品”。艺术在本质上是一种生存方式,生活态度,生活的内涵,是生命赖以支撑的信仰。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文学



人猿相揖别。只几个石头磨过,小儿时节。铜铁炉中翻火焰,为问何时猜得?不过几千寒热。人世相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一篇读罢头飞雪,但记得斑斑点点,几行陈迹。五帝三王神圣事,骗了天涯过客。有
多少风流人物,盗跖庄蹻流誉后,更陈王奋起挥黄钺。歌未竟,东方白。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

这首词不但形象地概括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而且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古往今来,咏史的诗词之作可谓多矣,然而能象毛泽东这样,把人类社会几千年的变迁发展,运用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加以科学地概括和形象地描绘,可谓绝无仅有。称得起是千古的乐章、咏史的绝唱,生动地体现了这位革命伟人科学历史观和诗的语言艺术完美的统一。现在,就从这首词里得到的启示,简略而粗浅地谈谈毛泽东历史观的若干问题。

(一)

大凡读过毛泽东的著作,对毛泽东思想有所了解的人,都会有一个很深的感受,这就是他在领导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那种对中国历史和传统文化深厚的修养,广博的知识和真知灼见;对历史辩证法的尊重和对历史经验的运用自如,高度体现了理论、历史和现状的统一。从而切身体会到: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杰出的领袖毛泽东,真正是中国人民的毛泽东,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历史的上光耀千秋的毛泽东。

说到毛泽东的历史观,这是和毛泽东一生的思想经历和革命经历密切联系在一起的。从青少年时代开始,他一生献身革命,一生酷爱历史。但是他从来不是为历史而历史,总是把历史作为认识中国国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把历史与理论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历史与革命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

世界上没有天生的马克思主义者,没有天生的革命伟人,没有天生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毛泽东也不例外。一般地说,毛泽东一生的革命政治生涯,同辛亥革命以后许多爱国的先进知识分子一样,经历了由爱国到革命,由非马克思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由唯心主义者到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转变过程。

在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以前青少年时代的毛泽东,是一位胸怀大志、以救国救民为己任的爱国者,同时又曾是深受传统儒学思想和某些资产阶级理论学说影响的唯心主义者①。他读过很多中国古代的文化典籍,特别是有关中国历史和中国哲学的书籍,也读过曾国藩、康有为、梁启超等近代人物的一些著作和言论,以及一些外国学者的哲学和历史著作。他具有炽烈的爱国热忱,深沉的忧患意识,强烈的求知渴望,不倦的探索精神。但是,怎样才能挽救中国的危亡,中国究竟要走什么样的道路?对于这样的重大问题,他虽然竭尽心力,上下求索,然而,在当时湖南所处的具体条件下,却找不出明确的答案。对于中国历史,在开始的时候,他所读的史书还不外是《左传》、《史记》、《通鉴类纂》、《御批通鉴辑览》和稍后阅读的《读史方舆纪要》、《资治通鉴》等等。他从这些历史古籍中不但得到了相当丰富的历史知识,对历史发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为后来更广博、更深刻地了解中国历史和借鉴历史经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稍后,由于受到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影响,他的历史观发生了由儒家的传统史观向着资产阶级的进化史观的转变②。然而直到毛泽东成为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以前,他仍然是一个历史唯心主义者。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五四运动的洗礼,使得如饥似渴地追求救国救民真理的毛泽东的政治信仰和世界观发生了重大的、甚至根本的转变。在1918年和1919年这两年,毛泽东在北京、上海接触到李大钊、陈独秀、张国焘等人,并且深受陈独秀的思想影响。在回长沙以后,又创办了有名的革命刊物《湘江评论》。他回顾自己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情形时说“1920年冬,我第一次在政治上组织工人,并开始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俄国革命历史的影响来指导。我第二次赴京期间,读了很多有关俄国情况的报导,并热心地搜寻当时为数不多的有关共产主义的中文文献。有三本书对我的影响尤其深刻,使我树立起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仰,一旦接受了它,把它视为对历史的正确阐释,我就再也没有动摇。这三本书是陈望道翻译的《共产党宣言》,这是第一本译成中文的马克思著作;考茨基的《阶级斗争》;柯卡普的《社会主义史》。到1920年夏天,我在理论上和一定程度的行动上成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③把毛泽东与斯诺的这段谈话与1920年12月他在给蔡和森等的通信中,明确表示同意蔡和森“对于中国的改造,以为完全适用社会主义的原理与方法。……先要组织共产党,因为它是革命运动的发动者,宣传者,先锋队,作战部”④的主张,和他与何叔衡等在长沙建立共产主义小组的思想行动相印证,完全可以判定,到1920年,毛泽东不但在思想理论和政治信仰上,而且在行动上,已经成为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并且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世界观的转变是根本的转变。一般地说,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历史观和方法论。当然,这并不是说一个人的世界观和历史观可以在一个早上,一下子就“顿悟”形成;也不是说,一个人的世界观一经转变,他的历史观也就如影随形般地立刻跟着彻底改变。这种转变不但需要有一个认识过程,更需要有一个社会实践过程。毛泽东从幼年时代和早期崇尚孔、孟、程、朱的儒家学说;服膺顾炎武的“经世致用”之学;推崇曾国藩倡导的读书、做人、居官、行军“八本”;梁启超的“新民”学说和史学思想以及同意无政府主义的主张⑤,到成为一个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从历史唯心主义者到成为一个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者,是经过了一个相当长期的探索过程、认识过程和社会实践过程的。那末,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的毛泽东、历史唯物主义者的毛泽东,和早期历史唯心主义者的毛泽东,在历史观上,有些什么转变呢?

(二)

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还是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是从观念出发来解释实践、解释历史,还是从物质实践出发来解释观念、解释历史;是人们的思想观念决定历史的变动、推动历史前进;还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以及反映这种矛盾的阶级斗争决定历史的变动、推动历史的前进;是圣贤豪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对以往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文化遗产,是完全否定、全盘继承,还是尊重历史辩证法的发展,加以科学的总结和批判的继承。这些都是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分歧。而只有在马克思、恩格斯发现了历史唯物主义之后,历史才变为科学。正是在这些基本问题上,随着毛泽东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观的确立,他的历史观也发生了由唯心史观到唯物史观的转变。而这种转变不单是从理论原则和抽象概念上的转变,而且是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历史实际结合上的转变。在中国革命的实践过程中,毛泽东以高度的创造精神,从中国革命的实际出发,把历史和现实的斗争,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为正确地指导中国革命,指导历史科学的发展,提供了锐利的思想理论武器。这里,就毛泽东历史观的转变问题,作些简略的叙述和初步的探讨。

首先,什么是历史的主宰力量,什么是主宰宇宙和人类社会的真理。这是青年时代的毛泽东殚精竭虑、孜孜以求的课题。他曾经赞佩过、敬仰过中国的“往圣先哲”和历代的英雄豪杰;探究过历史上历代王朝的盛衰兴亡。历史上的“往圣先哲”,虽然各自都有“立德”、“立功”和“立言”的所谓“三不朽”,但是在当时的毛泽东看来,许多英雄豪杰大都未能解决和回答人类社会的“大本大源”问题。他赞同泡尔生在《伦理学原理》中说的“全世界文明历史之生活,乃皆观念之所辖也”的论点,并且在批注中写道:“观念造成文明,诚然,诚然。”⑥他还对曾国藩《圣哲画相记》中的32位“圣哲”作了“办事之人”和“传教之人”的区分,认为诸葛亮、范仲淹等属于“办事之人”;孔子、孟子、朱熹、陆九渊、王阳明等属于“传教之人”。从而又引伸到近代的曾国藩和左宗棠,认为左宗棠属于“办事之人”,而曾国藩则是“办事而兼传教之人也。”⑦“传教之人”的成就重在“立德”、“立言”;办事之人”的成就重在“立功”;前者重在“内圣”;后者重要“外王”。前者与后者比起来更着重于“探求宇宙之大本大源”。由古人而推及对当时袁世凯、孙中山、康有为的评论。他说:“孙、袁吾不论,独康有为似略有本源。然细观之,其本源究不能指其实在何处,徒为华言炫听,并无一干树立、枝叶扶疏之妙。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⑧可见早年的毛泽东要努力寻求一种能主宰宇宙、决定历史、指导人生的“大本大源”的理论学说,也可以说是寻求一种永恒的、绝对的真理。然而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寻来探去,仍然只能从朱、陆、王等宋明理学和心学,特别是从谭嗣同《仁学》的心力说等唯心主义哲学那里找到根源。他得到的一个结论是:“予谓人类只有精神生活,无肉体生活。试观精神时有变化,肉体则万年无变化可以知也。”⑨这里的“肉体”,也就是指物质,变化的精神,支配不变的肉体(物质)。在毛泽东早期的文字中,类似的思想言论还有许多。显然,他认为是意识决定存在,精神决定物质,是作为人类社会和宇宙“大本大源”的“心力”决定历史。

毛泽东成为坚定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以后,他早年的这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也随着开始向历史唯物主义转变,这时他把马克思列宁主义“视为对历史的正确阐释”。由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作为党的创始人和重要的革命活动家之一的毛泽东全身心地投入革命的斗争实践,并且创造性地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杰出的领袖。他的唯物主义的历史观,不但体现在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与实践之中,也体现在他的大量著作之中。不过他再也没有时间和条件去专门阐述历史问题和专门撰写历史著作。对存在和意识,精神和物质,认识和实践的关系问题,他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表现得最透彻的是《实践论》。他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许多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践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因此,人的认识,在物质生活以外,还从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与物质生活密切联系),在各种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种关系。其中,尤以各种形式的阶级斗争,给予人的认识发展以深刻的影响。在阶级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在一定的阶级地位中生活,各种思想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的偏见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方面,则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了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大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在这篇光辉的理论著作中,毛泽东还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不在于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因而能够解释世界,而在于拿了这种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在《实践论》以前,1930年5月,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毛泽东就已经明确指出:“我们说马克思主义是对的,决不是因为马克思这个人是什么“先哲”,而是因为他的理论,在我们的实践中,在我们的斗争中,证明了是对的。我们的斗争需要马克思主义。我们欢迎这个理论,丝毫不存什么‘先哲’一类的形式的甚至神秘的念头在里面。”这就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彻底抛弃了早年的对所谓“心力”是决定宇宙和社会历史的“大本大源”的唯心史观。他的一系列理论著作都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辉。而作为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为理论指导阐述中国近代史奠基性的著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更是把历史唯物主义与中国近代历史实际相结合的典范。

其次,是圣贤哲人、英雄豪杰创造历史,还是人民创造历史。这不但是历史唯心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重大分歧,而且是长期以来争论不休的问题。早年的毛泽东由于深受传统儒学思想的影响,稍后又受到梁启超史学思想的影响,他十分景仰中国的“古圣先贤”和英雄豪杰,特别是对那些以儒家“道统”的继承者而闻名于世的所谓“传教之人”,更是推崇备至而心向往之。他相信社会的人们有“上智下愚”和“贤不肖”之分;有“君子”和“小人”之别。认为“圣人,既得大本者也;贤人,略得大本者也;愚人,不得大本者也。圣人通达天地,明贯过去现在未来,洞悉三界现象,如孔子之‘百世可知’,孟子之‘圣人复起,不易吾言’。孔孟对答弟子之问,后觉不能理,愚者或震之为神奇。不知并无谬巧,惟在得一大本而已。”↑⑩而只有得到这种“大本大源”的圣贤,才能“使此愚人而归于智”。因此,早年的毛泽东就立志修身,要做一个通晓“大本大源”的“圣哲”和悲天悯人的“君子”。他说:“小人累君子,君子当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而对那些“可悯”的“小人”,“君子”“若以慈悲为心,则此小人者、吾同胞也,吾宇宙一体也,吾等独去,则彼将益即于沉沦,自宜为一援手,开其智而蓄其德,与之共跻于圣域”,“立德、立功、立言以尽力斯世者,吾人存慈悲之心以救小人也。”↑(11)很明显,在早年毛泽东的心目中,劳动群众只是愚味可怜的芸芸众生,需要“圣哲”、“君子”去开化教导、解悬援溺,共享太平盛世之福和大同之乐。他很赞赏张载说的“为天地立心(志),为生民立道、为往(去)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认为张载的“为生民立道”是“相生相养相维相治之道也”;“为万世开太平”是“大宗教家之心志事业也。”(12)

由于毛泽东受到梁启超“新史学”思想的影响,他在强调“圣哲”、“君子”决定历史、创造历史的同时,也对历史发展变迁的轨迹和历史与现实的关系,进行了新的探索。他认为“历史者,观往迹制今宜者也,公理公例之求为急。一朝伟人为一朝代之代表,将其前后当身之迹,一一求之至彻,于是而观一代,皆此代表人之附属品矣。观中国史,当注意四裔,后观亚洲史乃有根;观西洋史,当注意中西之比较,取于外乃足以资于内也。地理者,空间之问题也,历史及百科,莫不根此。”(13)探求历史发展的“公理公例”,注意中外历史的比较研究,注意地理和自然、人文环境,这表明毛泽东的历史视野已大为开扩,不过这时他仍然认为,在“有数千年之历史,民智污塞,开通为难”的中国,只从政治、军事、法律、实业、教育改革等“枝节入手”,仍然不能解决问题,要想从根本上改造中国,振兴中国,挽救“苍生”,共享幸福,还需要“有大本大源”,以动“天下之心”。而他认为曾国藩就是颇得“大本大源”之人,并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14)以救国救民为职志的毛泽东,满怀激情和信心地呼喊:“今吾以大本大源为号召,天下之心其有不动者乎?天下之心皆动,天下之事有不能为者乎?天下之事可为,国家有不富强幸福者乎?”“故愚以为,当今之世,宜有大气量人,从哲学、伦理学入手,改造哲学,改造伦理学,根本上变换全国之思想。如此大-一张,万夫走集;雷电一震,阴曀皆开,则沛乎不可御矣!”(15)凡此都足以说明,早期的毛泽东虽然立下了改造中国、拯救中国宏愿伟志,但是直到五四运动以前,他并没有找到一条正确的途径,而且在历史观上也并没有脱出“圣哲”、“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的藩篱。

20世纪初的20年间特别从1914年到1920年这5、6年中,中国和世界都处在激烈的动荡和剧变之中。在中国不但有北洋军阀的肆虐、割据和混战,而且发生过袁世凯称帝和张勋复辟;发生过“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发生了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在世界,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发生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在这几年中,中国的思想界也空前活跃,各种政治主张,各种社会思潮,纷纷涌现。马克思列宁主义也在中国传播。并且很快就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随即产生了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这时受过五四运动洗礼的毛泽东,毅然抛弃了从前种种不切实际的政治主张,改变了自己旧的思想观念,勇敢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面,把拯救中国、改造中国的希望,从“圣哲”和英雄豪杰的身上移开,移到了“世界革命”、“人类解放”和人民大众身上。1919年7月14日他在《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大声疾呼:“自‘世界革命’的呼声大唱,‘人类解放’的运动的猛进,从前吾人所不置疑的问题,所不遽取的方法,多所畏缩的说话,于今都要一改旧观,不疑者疑,不取者取,多畏缩者不畏缩了。”“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16)这时的毛泽东虽然还是一个急进的民主主义者而不是马克思主义者,但是他主张要把“少数阶级专制的黑暗社会,变为全体人民自由发展的光明社会”,对于宗教的、文学的、政治的、社会的、教育的、经济的、思想的、国际的种种“强权”,“都要借平民主义的高呼,将他打倒”(17)。这种急进的民主革命思想,相信“民众联合”巨大力量的思想,与两年以前相信“圣哲”以“大本大源”、英雄豪杰以超人的事功济世救民、主宰社会历史的思想,简直判若天渊。如果说,《湘江评论》创刊宣言中所表现的急进民主主义的毛泽东,从历史观上还是比较抽象地扬弃了圣贤英雄创造历史的思想,那末,几天之后他写的长篇政论《民众的大联合》,就更为明确地表现了对“民众联合”的信念和对进步与反动、革命与反革命两种势力e68a84e8a2ad7a64362“联合”的对立所采取的立场。他说:“我们竖看历史,历史上的运动不论是哪一种,无不是出于一些人的联合。”“历来宗教的改革和反抗,学术的改革和反抗,政治的改革和反抗,两必都有其大联合。胜负所分,则看他们联合的坚脆,和为这种联合基础主义的新旧真妄为断。”又说:“古来各种联合,以强权者的联合,贵族的联合,资本家的联合为多。……到了近世,强权者,贵族,资本家的联合到了极点,因之国家也坏到了极点,人类也苦到了极点,社会也黑暗到了极点。于是乎起了改革,起了反抗。于是乎有民众的大联合。”他主张农夫、工人、学生、女子、小学教师、警察、车夫,各色人等“组成切于他们利害的小联合”,“许多的小联合彼此间利益有共同之点,故可以立为大联合”。在这篇文章的最后,毛泽东满怀信心地预言:“我们中华民族原有伟大的能力!压迫愈深,反动愈大,蓄之既久,其发必速。我敢说一句怪话,他日中华民族的改革,将较任何民族为彻底。中华民族的社会,将较任何民族为光明。中华民族的大联合,将较任何地域任何民族而先告成功。”(18)从这里我们清楚地看到,毛泽东把改造中国的希望和力量,完全寄托在民众身上,他自己的政治立场也鲜明地站在人民大众方面。而且他认为辛亥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真正的“民众的联合”,“与我们民众的大多数,毫没关系。”与此同时,他热情地赞扬了“俄罗斯打倒贵族,驱逐富人,劳农两界合立了委办政府”的十月革命和中国的五四运动。这时,毛泽东的世界观虽然还没有完成到马克思主义的彻底转变。但是距马克思主义已经不远,选择马克思主义已经是必定无疑的了。在历史观上,再也看不见崇尚“圣哲”和“英雄创造历史”的观念了。

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之后的毛泽东,不但在政治思想理论上和社会实践上,发生了从急进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向共产主义者质的转变,而且从历史观上也发生了从历史唯心主义向历史唯物主义质的转变。从此,在毛泽东毕生的伟大革命理论和伟大革命的实践中,始终贯彻了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全心全意依靠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表现了一个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的科学历史观。

1926年在毛泽东写的著名文献《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他在具体分析、论证“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革命的根本问题时,明确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19)以后不久,他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更加深刻具体地论证了农民在革命斗争中的作用和力量,明确指出:“乡村中一向苦战奋斗的主要力量是贫农”、“乡村人口中贫农占百分之七十”,“没有贫农,便没有革命。”(20)1914年3、4月间,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中说“这些干部、农民、秀才、狱吏、商人和钱粮师爷,就是我的可敬爱的先生,我给他们当学生是必须恭谨勤劳和采取同志态度的”,“必须明白,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21)

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者,毛泽东在领导中国革命和伟大实践中,越来越明确地认识到,必须坚持依靠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的力量和智慧,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并且倡导和创造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一刻也不脱离群众的优良作风和工作方法。这种思想观点贯穿在他整个革命实践和他的全部著作之中,成为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和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正是基于理论认识和实践经验相结合,他提出了一个十分明确而重要的结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22)这里必须说明,在毛泽东提出人民创造历史这个历史唯物主义命题的时候,他并没有抹煞和否定英雄豪杰、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在他的许多著作和讲话中,在总结和运用历史的经验教训中,特别是关于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中,都有明确的论述。而且人民这个概念,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级,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有不同的含义。对此,不应该作片面的绝对的理解。

第三,马克思主义认为:“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确切地说,自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3)。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个历史观点,在19、20世纪的西方,并不陌生,而在中国则是前所未闻的历史理论学说。尽管中国古代的历史著作浩如烟海,杰出的历史学家历代辈出,然而直到马克思主义传入以前,从来没有一位历史学家发现过和提出过这一历史发展的原理。这当然怪不得中国古代和近代的史学大师,因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和社会历史条件,还没有可能为这种唯物主义历史观的产生提供可能的条件。在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和学者当中,对于封建时代豪强地主兼并土地、残酷盘剥农民所造成的社会贫富悬殊,乃至官逼民反,危及封建王朝统治的言论,屡见不鲜;提出缓和地主阶级和农民之间尖锐矛盾的议论和方案,也比比皆是。诸如主张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舒解民困,甚至限田、均田以及“大同”思想等等。但从未有人提出过由于封建土地所有制造成了阶级剥削和阶级对立,也没有人提出过农民反抗封建剥削、压迫的起义和战争是阶级斗争激化的产物。早年的毛泽东,虽然怀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豪情壮志,但是他当时还不懂得阶级斗争,而是一个深受传统儒学思想和近代改良主义思想影响的“济世救民”论者。他虽然也对传统封建的伦理观念和剥削阶级的统治者表示强烈反对,认为“吾国之三纲在所必去,而教会、资本家、君主、国家四者,同为天下之恶魔也。”(24)但是他仍然把中国的贫弱落后归结为中国“愚人”太多,“缺乏高尚之智德”所致。因此,他特别强调“倡学”和“普及哲学”、“改造伦理学”,也就是主张从教育入手,开启民智,增强民德,端正“人心”,从这些“大本大源”上挽救和振兴中国,而不赞成暴力革命。1916年7月他在致萧子升的信中写道:“杀机一起,报复未已,法兰西之祸,最为可惧”(25)。直到1919年7月他写的《湘江评论》创刊宣言,虽然提出要把“由少数阶级专制的黑暗社会,变为全体人民自由发展的光明社会”,高呼打倒各种强权,但是对于“打倒强权的方法”,他仍然认为在“急烈的”与“温和的”两种方法的选择中,“(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误谬与不幸,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遗害他们。(二)用强权打例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并且毫无效力。”(26)毛泽东的思想和实践进程表明,直到他在1920年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以前,他还不是一个阶级斗争论者,当然也不会把人类社会有阶级以来的历史看做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时隔半年,1921年1月,毛泽东《在新民学会长沙会员大会上的发言》中,他就果断地抛弃了改良的办法,而主张用“改造”即革命的办法改造中国
七古 咏蛙
一九一零

相关阅读

  • 毛泽东文章

  • 158文章网作文欣赏
  • 中国语e5a48de588b67a686964616f338言文学 :中国语言文学包括语言和文学两个大的专业,是中国大学史上最早开设的专业之一,出现于19世纪末。20世纪80年代以后,汉语言文学专业得到了很大的
  • 张嘉年的作品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文学按照体裁分为四大类:诗、散文、戏剧、小说。1、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想像与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2、散文是一种没有严格的
  • 雨后DE小故事姐弟两的

  • 158文章网故事分享
  • 文学按照体裁分为四大类:诗、散文、戏剧、小说。诗:传统的诗是有韵律的文学作品。它通过想像与百抒情来表达某种强烈的情感。诗是历史最悠久的文学形式。散文:是一种没度有
  • 春天徒步远足的绘本作文

  • 158文章网作文写作
  • 幼稚与儿童文学是两个概念,儿童文学不是幼稚的,给儿童看的,偏于文学,适合9至99岁阅读,老少均可品味。  http://baike.baidu.com/view/27601.html?wtp=tt  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歌颂祖国 赞美家乡的作文400字的 歌颂祖国征文400字 歌颂祖国的作文 300到400字之间 歌颂祖国的作文400 正能量作文素材 弘扬社会正能量——关于诚信的作文1200字 关于社会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作文素材 关于诚信的作文素材 护士毕业自荐信怎么写,急,各位帮帮忙,帮我写份 护理专业就业推荐表 自荐书 怎么写 范文 护理专业的简历和自荐信 护士自荐信怎么写啊? 文学的特征 文学和小说有什么区别啊! 文学的概念 文学专业有哪些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的小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中有什么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第一个故事.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故事有哪些? 关于桥的作文600字 写一篇有关桥的作文 200字 关于桥的作文600 字 有关桥的作文500字 实习自我鉴定怎么写? 大学生实习鉴定表的自我鉴定怎么写,就一小段可以了 记者实习实习报告的自我小结怎么写 三年级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写作文的技巧和方法有哪些? 写作文的技巧有什么? 写作文有哪些好的方法 苏芮的酒干倘卖无有什么背景故事? 酒干倘卖无的背景故事?酒干倘卖无是什么意思 酒干倘卖无故事背后中的女孩的真实名字是什么? 酒干倘卖无里小女孩的原形是苏芮还是程琳 听说最近镇海炼化举行了大众体育赛,有哪些项目啊,好玩吗? 急需好的趣味运动会项目 公司团建,趣味运动会玩法? 镇海炼化举行的大众运动会都有哪些项目? 六年级的学期总结怎么写? 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学期总结怎么写?假期总结怎么写? 六年级第一学期的学期总结该如何写?(我是个成绩不是太好但也不... 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学习总结范文 五年级正能量的作文600字 正能量的作文600字 作文:我的正能量600字 初三月考语文关于坚持 《我身边的正能量》初一作文600字 收到面试邀请函要怎么回复 如何回复邀请函 回复邀请函,怎么写 如何回复邀请函? 如何写作文《摆渡》 做自己的摆渡人作文600字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