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多多未必益善
在媒体、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数不清的书籍、文字也在冲击着我们的眼球。那么,当人们读的越多,写的越多,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吗?但在我看来,多多未必益善,有时候,停下来去思考、去品味,未尝不是一种更好的选择。
白岩松说过一句话:“中国人走的太远太快,灵魂跟不上了。”同样地,当你读的太多,你的思考、你的审美自然就跟不上了;当你写的太多,你的推敲、你的斟酌就跟不上了。这就是多多未必益善。
记得老一辈人讲起他们的故事,总是说他们那个年代书太少,一本书好不容易才能借来,和舍友挑灯抄写然后细细研读,以至于他们对那些名著了如指掌信手拈来。也正是因为书太少,才造就了他们对待每一本书都视若珍宝、精益求精的品质。还有那些“十年磨一剑”的作家同样令我们折服。曹雪芹呕心沥血十年才诞生了鸿篇巨著《红楼梦》,他曾在书中提到“披阅十载,增删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8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从中足矣感受到他对于自己所写的文字精雕细琢的态度;李时珍历经二十七年才完成《本草纲目》;蒲松龄坚持近十年才写完《聊斋志异》……所以读得少、写得少并不代表狭隘与拖沓,反而是一种更认真、负责任、有思想的表现。
反观如今,我们读过太多的书,看多太多的网络小说,见过太多的心灵鸡汤,浏览过太多的网页,这一切的一切,整整留在我们心底的又有多少?或者又有多少人愿意真正花时间品读一本好书,在书的空白处批上自己的见解?这种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阅读不仅不会开阔我们的视野,拓宽我们的知识面,反而会让我们变得浮躁,急于求成。在读的太多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们写得太多的事实,高产的作家数不胜数,但真正留下经典的作家却少之甚少。文学作品的数量在膨胀,曾经作家那种“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精神也在日渐消散,这能说多多就一定益善吗?
所以,与其挣扎纠结于读书的多少、写作的篇数,不如静下心来花时间品味你读的文字,不如抛却浮华花精力思考你写的文章。多多未必益善,品质才是本真。
是完全原创哦,望采纳
你写的应该是台湾和中国吧,文笔其实很百不错的,也许是老度师看的时候没发现吧!
你可以去找老师和她说清楚,最好问一知下他现在这篇文章可以拿几分?
恩,相信道应该不会低于55的。加油啊
还有就是高考作专文一般不写散文的,万属一老师没看出来就麻烦了,对吧!~~
我觉得是不能接受老人的存款 然后你可以从剖析行为的动机 然后意义 以及恰当的做法这几个分论点展开论述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