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文章网欢迎您
您的位置:158文章网 > 作文欣赏 > 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800字

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800字

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藏袍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是一种无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袖长等身,袍长过体,无需钮扣。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藏袍-简介

  藏袍
  牧区衣着的用料以皮毛为主,农区则以"氆氇"为多。藏族男子都穿藏袍。藏袍既无口袋,也不用纽扣。腰间系上腰带,胸前凸突成大行囊,里面可以装随身用品,如木碗、糌粑袋、酥油盒;甚至小婴儿也可放入其中。藏族人穿藏袍,常穿一只袖子,另一只袖子从后面拉到前面。这种习俗与当地的高原气候有密切关系。青藏高原昼夜温差大,藏族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多变的天气。即使是夏季,也是早晨冷,中午热。牧民外出要穿着保暖的藏袍,一到中午,又热得受不了,于是只得穿一只袖子,甚至两只袖子都不穿,围系在腰间。一到傍晚,天气又变冷,两只袖子又都得穿上。西藏牧民有时离家远出,夜宿在外,也常用宽大的衣服来盖体暖身。可见,藏袍一衣多用,也是藏族人民不可缺少的日用服饰。

  藏袍-款式

  藏袍
  藏袍,宽领敞口,肥腰广袖,右侧掩襟,缝缀扣襻或襟带,长可着地。用毛皮、氆氇以及各种呢、绒、缎、麻布、棉布等为衣料,制成单、夹、棉、皮长袍。在衣领、袖口、襟衩、下摆等处,镶有细毛皮或花氆氇及诸色绒、布宽边。牧区牧民睡眠时,将皮袍腰带解下系于底襟,再将袍领提至头顶,作为被袋使用。藏袍的款式因地区不同稍有差异,牧区袍多不挂袍面;西藏中部农区妇女和东部一些地区居民所穿藏袍有的无袍袖。

  农区男子一般穿黑白氆氇或哔叽藏袍,衣裤套穿在白衬衣上,外束色布或绸子的腰带;妇女藏袍的用料同男装,冬袍有袖,夏袍无袖,内衬各色绸衫,腰前围一块毛织的彩色横条“帮典”,风格独特。牧区男子多穿肥大袖宽的皮袍,大襟、袖口、底边等处都镶着平绒或毛呢,外束腰带;妇女也穿皮袍,皮袍以“围裙”料和红、蓝、绿色呢镶宽边,美观漂亮。藏靴主要有“松巴鞋”和"嘎洛鞋”。藏族男女的头、手、胸、腰上都喜欢佩戴用珠宝、金、银、铜、玉、象牙等制作的精美首饰。

  藏袍-特点

  藏袍
  藏袍的基本特点是大襟、右衽,腰襟肥大,袖子宽长,衣领、襟边、袖口、下摆等处多以细毛皮、氆氇或色布镶边。白天劳动时多脱掉一袖或双袖,左右盘扎于腰间。袍子里面还要穿一件长袖衬衣。男子束腰带时,一般将袍子下摆提至膝盖。女子束腰时一般将袍子上提少许,使下摆遮住踝关节。这样一来,怀里和腰间成了一个大行囊,可以盛装不少生活用品。具体的式样,男女及各地区各有特色,可分成多种类型。仅从牧区的皮袍来看,男袍多为无布面的素面袍,但袍襟、袖口和底边大都镶有十至十五厘米宽的黑色平绒、灯心绒或毛呢边。女袍的式样,特别是皮面的装饰各地不一:藏北地区,襟边、袖口一般都并排装饰五至七条黑、红、绿、紫等颜色的色带,有的因为比较宽,色带甚至布满整个皮面;青海海南女袍为宽领、肥腰,袖子长出手指30多厘米,下摆长出脚面10多厘米,多用红、黑色带或豹皮饰边。穿时先用头部顶住衣领,然后束腰,最后放下领子;黄南女袍多为圆领,袍长至脚面;海西女袍,除了一般的皮袍外,还有一种礼服,为羔皮、缎面、水獭皮镶边的锦袍;果洛女袍有两道或三道贴边及角饰等;甘肃女袍则多装饰很宽的豹皮边,穿着方式也不一样,腰带结往往扎在背后,留出较长的结头垂于臀部。

  藏袍有农、牧区之别。一般说来,农区藏袍讲究美观漂亮,牧区藏袍讲求实用温暖。农区藏袍,一般以氆氇或毛哗叽等作料,在领子、袖口、襟和底边镶上绸子、彩布等。其特点是:长袖、宽腰、肥大、超长。穿衣时,要把袍于先顶在头上、在腰间系一条或红、或蓝、或绿、或雪青色的腰带,垂下的部分稍低于膝盖。露出头后,腰部自然形成一个“大囊袋”,可以装入随身物品。夏天或劳动时,只穿左袖,将右袖从后面拉起搭在肩上,有的干脆脱下两只袖于束于腰间。女式夏袍不带袖于,内着绸子长袖衬衣,十分漂亮。 农区藏袍典雅华贵,可直接用作舞台服装,不须任何雕饰。

  牧区藏袍以皮袍为主,一般以不加面的板羊皮制成,男式在襟、袖口和底边镶上黑色平绒、灯芯绒或毛呢;女式在板皮边镶一圈五彩帮典料,再饰于红、蓝、绿等颜色花纹三至十条。牧区藏袍的特点和农区藏袍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袍于更长,腰间的“囊袋”更大,随身可装木碗,“唐古”等物品,妇女们往往把小孩装在“囊袋”里面。夜晚将腰带解开,皮袍便成了睡袋。

  藏族的服饰,在结构、式样、色彩选择等方面都是很有讲究的,它们反映了一个民族的生活习惯、习俗。

  藏族服饰非常讲究色彩的鲜艳与协调,佩饰多为金银及珊瑚、玛瑙、蜡贝、猫眼石等金珠美玉,整个服饰富丽堂皇,充分反映了藏族同胞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爱好。袍衣分冬夏两装以及常服、礼服多种。因质地的不同,可分为羊皮袍、布袍、氆氆袍、夹衫袍、呢料袍、羔皮袍等,藏袍的基本结构是大襟、长袖、肥腰、无兜。昼夜温差悬殊的气候特点带来了“作息一袭衣”的游牧生活方式。人们都穿着袍式衣服,并且袒露一臂或双臂。藏袍很长,女式藏袍比人体还长。穿着时,他们先得用头部顶住衣服领子,再穿袖束腰,最后放下领子,那长出身体的一截便鼓在胸前,成了口袋,任什么也可以往里面塞,即使放进一只大羊羔,也显得绰绰有余。热了,褪下袖子,扎到腰里,如同腰带;冷了,举起袖子,捂住鼻子,那就是口罩。

  女藏胞酷爱装饰。她们的饰物:金、银、铜、铝、珊瑚、玛瑙、珍珠、螺钿、玻璃、贝类、赛珞璐以e68a84e8a2ad7a64334及塑料制的那些玩意儿,叮铃咣啷,加上耀眼的氆氇,珍贵的水獭皮边,全部缀在一起,连同长袍最重可达三四十斤,真是又贵又重。现在,住在庄窠的"戎娃"家,妇女们已改成一身短打,仅保留着昔日的斜襟和发架了。另有些城镇附近的“摩登”牧女,虽然长袍依旧,却新添了一双高跟皮鞋,使人感到历史一下子在她身上缩短了,倒也别具风姿。

  藏族古例男女均蓄辫。男子独辫盘顶,女了编双辫或多辫。青海的男藏胞既蓄发辫,也推光头。女子盛行多辫,这种风俗在现实生活中,多辫垂面可以避免强烈的日光和白雪刺眼的反射。

  藏袍-穿法

  藏袍
  藏袍的穿法比较随意,可以如我们平常那样穿着,也可以露出一只胳膊,也就是我们常见的打扮了,再有也可以把上半身统统地露出来,更显英姿飒爽呢。

  藏袍通常只穿左手,右肩露在外面好干活,天气热时,他们也把双肩露在外面,而且还将衣领部分拉到上半身,这时的藏族男子就显得更加的英俊潇洒。女袍的穿法与男式大都相同,不过它们的下摆总要放在脚背上。

  原因:

  藏族人穿藏袍只穿一只袖,而且是穿左袖,右袖空着,从后面拉到前面搭在右肩上.天热时,左袖也不穿,将两袖褪下来拉到前面,围系在腰间.这样穿法既有悠久历史,又有独特的原因.

  藏袍
  藏族人民居住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就在一天里,也经常有风雨雪晴的变化.藏区人民常用“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来形容气候变化。藏袍的衣料好,有较强的防寒作用。袍袖宽敞,在气温升高时,可以方便地褪去一只袖子,调节气温,同时有利于起居旅行。藏袍腰襟大,白天当衣穿,保温防寒,晚上当铺盖,和衣而眠。另外,它也有利于劳动生产。藏人放牧、干活、耕作、遇天气多变,需要调温时,褪下袖子就行了。把袖子褪下系在腰间,弯腰干活也十分方便。由此慢慢形成了习惯,即在气温正常时,藏族人穿藏袍一般也只穿一只袖。

  藏袍-分类
  羊皮藏袍分为山羊与绵羊皮袍,农区妇女多穿山羊皮袍,具有轻巧柔软和易裁剪等特点。而绵羊皮因季节不同而皮质有所差异,所以按冬、夏和秋季分为三种。羊皮藏袍是藏区普遍穿用的皮制品,制作皮袍时方式各异,对皮质加工程序也很讲究,生挖成的皮质最具柔韧和耐磨性,可充当雨衣,属皮袍中的上品。

  藏袍
  据史书记载,九世赞普布带贡甲时,已能够纺牛毛线用来织帐篷、纺羊毛线织氆氇做衣裳。70年代,清理拉萨大昭寺文物时,发现寺内珍藏的松赞干布的一件衣服和公主的一双鞋。松赞干布的衣服用质地较好的拉瓦(是氆氇的一个品种)制作的肥腰、长袖、大襟的藏袍。公主的鞋样式与现在的“嘎咯”鞋差不多,以牛皮作底,氆氇鞋帮,鞋面是在绿色氆氇上绣有简单的花朵。西藏迄今发现最早的人体装饰品出自昌都地区的卡若新石器文化遗址。卡若遗址共出上50件装饰品,种类包括发笄、璜、环、珠、项饰、镯、贝饰等,以石、玉、骨等多种材料制成。从装饰部位看,卡若先民们与今天藏族人的习俗一脉相承,从上到下包括发饰、项饰、胸饰和手饰。这些材料说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西藏先民便有了形制稳定、造型丰富的人体装饰品。随着与外界交流,藏族眼饰曾经受到汉、蒙、满等族以及波斯等国服饰的影响,在眼饰的色泽和制作等方面取得了进步,但从远古传承下来的眼装、服饰来看,在总体结构上并没有多少变化,仍比较完整地保持着藏族传统文化特征。藏北高原气温低,风沙大,又是辽阔的草原、天然的牧场,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就要选择便于起居、行旅、保暖御寒的服装。牧区藏族穿着以皮袍为主,它结构肥大,袖口宽畅,穿着自如,白天阳光充足,气温升高时,可脱袖露臂,调节体温,夜间可解带和衣而眠。牧民的皮袍离不开腰带,穿时提起下摆与膝盖平齐,腰带一束,怀里形成大囊,里面可装不少随身用品。皮袍是用土法加工的绵羊皮缝制的,既经久耐用又抵风御寒。普通皮袍,男式的宽腰、大襟、肥大,襟、袖和下摆用10至15厘米宽的黑绒镶边,但也有不做装饰边的。女式皮袍的襟、袖和下摆先用宽10至20厘米的黑平绒镶边,再用红、蓝、绿三色平绒(各宽5至10厘米)镶边。

  云南藏族服饰之一

  藏族的服饰,可分为牧区和农区两式。牧区服饰以皮袍为主,一般是不加面子的板皮;皮袍肥大,袍袖宽敞,臂膀伸缩自如。夜里解带宽衣,如同被囊。白天脱去一袖或二袖,束在腰间,适应高原牧区“作息一袭衣”的气候特点和和游牧生活方式。农区妇衣多穿一件色彩艳丽的内衫,外罩宽大的氆氇长坎肩,腰间束带。内衫一般是无领短衣,但袖子特长,劳动时卷起,歌舞时舞动双袖,飘洒自如,平添魅力;最有特色的要数腰下的花围裙,藏语叫“邦单”,一般用氆氇制成,厚重而色彩鲜艳。以红蓝色横条为主调,加上其它色条,交错组合成十分美丽的图案,特点十分突出。

  云南藏族服饰基本属农区式样,与西藏地区的藏族服饰略有差异。妇女喜爱上着粉红色坎肩,后肩有一彩色绣带,下围白色围裙。云南各地也稍有不同:中甸妇女头梳三辫,有的带白关皮和彩线制成的发圈,也有的包布帕或戴圆筒缕全帽。上衣外套领挂,下穿长裤,系白围腰,脚穿皮靴或统靴;中旬东旺一带妇女常梳三层辫,由几十根小辫组成一条大辫;德钦妇女则爱穿长裙,外系色彩鲜艳的“牛肋巴”花围腰,发辫盘在头上后,再缠上大红头巾。各具风采,同中有异。

  妇女们爱戴金、银并镶有珊瑚、绿松石之类的耳坠,坠长一寸左右;胸前佩戴着金、银丝盘制的经盒,内装护身符、子母药等物,贫穷的人则用皮制小袋装着。藏族人认为佩戴护身符盒会有神灵保佑,逢凶化吉,吉祥如意。她们还喜爱戴镶珊瑚、宝石的戒指,左手戴银钏,右手戴海贝串制成的手镯,从小戴起,终身不取。人们认为戴着它,死后不会迷路。

  男子服饰各地大致相同,总的特点是肥大粗犷。内穿短衣,外穿大领右襟的长袍,一般无扭扣,扎上腰带,让长袍在腰间垂成一囊,可储物件;腰带是由红色或其他颜色编织成的宽毛带,也有装饰精美的宽皮带,并附有口袋在其间,还有的系着带佛像的护身符;下穿长裤,套入皮制或氆氇制的长筒靴;头戴毡制的礼帽或皮帽,帽子的式样较多,有喇叭形的,有露出前舌或双舌的。多饰以金丝,光彩夺目。

  藏北妇女服装

  藏袍
  藏民族自古以来在雪山环绕、江河奔腾的“世界屋脊”上繁衍生息,他们创造了灿烂而独特的服饰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和民族风格。男子一般头戴皮帽,腰束彩带,足蹬藏靴,身佩藏刀,显露出威武英气。女子则风姿婀娜,从头到腰缀饰着五光十色的琥珀、珊瑚等名贵珠宝和金银饰物,华贵而美丽。近年来,西藏民族服饰的款式和颜色也有所创新,更趋于艺术化和大众化、向显示身体线条和审美情趣方向发展。

  甘南藏族服饰

  藏族服饰制度除存在着等级差别外,还主要表现在节庆、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以及礼仪时的妇女服饰变化上。节日服饰较平时更华贵而隆重;成人礼仪和结婚前后妇女的服饰有较大的差别,这是藏族服饰制度的一大特色。如卓尼未婚少女把三根发辫梳编起来,已婚妇女则中间编着而两边不编,但从腰以下又都编串起来。

  阿里服饰

  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的西部高寒地带,由于其交通不便,相对封闭,其服饰还保留了吐蕃时期的特点。阿里地区盛行羔皮袍,制作精细。其中尤以普兰妇女服饰最为独特,其模仿孔雀而成的“孔雀”服饰为:头戴“町玛”(棕蓝色彩线氆氇圆筒帽),耳饰珊瑚、珍珠等串成的长约10余厘米的长耳坠,以帽和耳坠象征孔雀的头冠:背部披白山羊皮“改巴”(披单),上镶带圆形花纹的粗氆氇条,象征孔雀背部,“改巴”周边镶嵌带圆形花纹的棕蓝彩色氆氇,是为孔雀的两翼,“改吧”底部开为三叉,是孔雀的尾羽。

  流行于阿里扎达、普兰、噶尔等县的“鲜舞”服饰也别具特色。女子的牛角形头饰前部正中有长串珠帘低垂遮面,传达出古朴凝重的气息。
  藏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藏族是一个古老而热情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也形成了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生活中的禁忌。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还有藏族风俗习俗:藏族在迎接客人时除用手蘸酒弹三下外,还要在五谷斗里抓一点青稞,向空中抛撒三次。酒席上,主人端起酒杯先饮口,然后一饮而尽,主人饮完头杯酒后,大家才能自由饮用。饮茶时,客人必须等主人把茶捧到面前才能伸手接过饮用,否则认为失礼。吃饭时讲究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拣食不越盘。用羊肉待客,以羊脊骨下部带尾巴的一块肉为贵,要敬给最尊敬的客人。制作时还要在尾巴肉上留一绺白毛,表示吉祥。
  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服装:藏族的服装主要是传统藏服,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食俗:大部分藏族日食三餐,但在农忙或劳动强度较大时有日食四餐、五餐、六餐的习惯。绝大部分藏族以糌粑为主食,即把青稞炒熟磨成细粉。特别是在牧区,除糌粑外,很少食用其他粮食制品。食用糌粑时,要拌上浓茶或奶茶、酥油、奶渣、糖等一起食用;糌粑既便于储藏又便于携带,食用时也很方便。在藏族地区,随时可见身上带有羊皮糌粑口袋的人,饿了随时皆可食用。藏族过去很少食用蔬菜,副食以牛、羊肉为主,猪肉次之。藏族食用牛、羊肉讲究新鲜,民间吃肉时不用筷子,而是将大块肉盛入盘中,用刀子割食。牛、羊血则加碎牛羊肉灌入牛、羊的小肠中制成血肠。肉类的储存多用风干法。一般在入冬后宰杀的牛、羊肉一时食用不了,多切成条块,挂在通风之处,使其风干。冬季制作风干肉既可防腐,又可使肉中的血水冻附,能保持风干肉的新鲜色味。最常见的是从牛、羊奶中提炼的酥油,除饭菜都用酥油外,还大量用于制作酥油茶。酸奶、奶酪、奶疙瘩和奶渣等也是经常制作的奶制品,藏族普遍喜欢饮用青稞制成的青稞酒。在节日或喜庆的日子尤甚。藏族的炊餐灶具自成一体。在藏族地区,家家都备有酥油茶筒、奶茶壶。大部分地区的藏族都以干牛粪为燃料,以铁三角架为灶。
  云南藏族茶具、酒具、餐具喜用铜制。其他地区的藏族喜用木碗并漆上红、黄、橙色的油漆。比较讲究的还要在碗上包银。牧区的藏族都要随身配带一把精制的藏刀,主要用来切割食物,还用于宰羊、剥皮、削帐房厥子等劳动,藏刀的制作历史悠久,工艺精湛。典型食品:藏族的典型食品除糌粑、青稞酒、酥油茶外,还有很多,例如:足玛米饭,藏族传统宴席食品,用足玛、大米、酥油等煮制而成。血肠,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血为主要原料制成。奶酪,藏族传统菜肴,用牛、羊奶发酵后制成。

  节庆: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历为阴阳合历,以“五行”(指木、火、土、金、水)阴阳配合十二生属系年,每60年一周,以阴火兔年(丁卯)为始年,月有大、小建,一般三年置闰;藏历元旦是最重要的节日。藏历正月十五,当地群众有观酥油花灯的习俗。4月15日纪念佛诞和唐文成公主入藏的吉日良辰,民间举行庆祝活动。藏族的节日还有萨噶达瓦节、雪顿节、花灯节和望果节。藏历年每年藏历正月初一。藏历年一般从藏历十二月就开始准备、置办年货,家家都要用酥油炸果子。除夕时打扫卫生,在大门上用石灰粉画出象征永恒符号,表示祝贺吉祥如意。云南的藏族除夕晚餐家家吃面团(类似于饺子),在面团里分别包有石子、辣椒、木炭、羊毛,每一种东西都有一种不同的说法,比如吃到包石子的面团,说明在新的一年里他心肠硬;而吃到包羊毛的面团者,表示他心肠软。正月十五,大部分藏区都要进行宗教法会活动。“雪顿节” 每年藏历七月一日,原意为“酸奶宴”,届时家家都要制作大量的酸奶食用,后来又增加了演藏戏的内容。雪顿节很多人都要提酥油筒、茶壶、保温瓶,带上食品到风景优美的地方饮茶喝酒。“望果节”在每年秋收以前,过望果节时要互相宴请并进行各种野餐活动,以迎接秋收。还要过“沐浴节”、“降冬节”等传统节日。

藏民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进藏游客应尊重。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 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藏族风俗习惯有献哈达,饮食禁忌,藏族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5和护身符等圣物。藏族风俗习惯.....
  藏族习惯上只称名字。解放前的贵族于名字前冠以房名,名字有男女之分,多取自佛经;房名是世袭庄园的称号,没有血缘的意义。男子发辫盘于头顶,女子发辫披于肩,梳成双辫或小辫,并在辫梢或特制的发架上挂以饰物。男女均戴呢帽或细皮帽,内衣袖长襟短,男着裤,女着裙,外着长袖肥腰圆领、向右开襟系带的藏袍。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
藏族风情
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都不一样,中国有56个民族,自然,民族风俗多元,各具特色。我最熟悉的是藏族,藏族有各种小风俗,我来给大家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32说说吧!
敬酒茶:到藏族人家做客,主人便会敬酒,一般是青稞酒。青稞酒是不经蒸馏、近似黄酒的水酒,度数十五度至二十度。敬献客人时,客人须先啜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要掺满,最后再喝干一满杯。喝茶则是日常的礼节,客人进屋坐定,主妇或子女会来倒酥油茶,但客人不必自行端喝,得等主人捧到你面前才接过去喝,这样,才算懂得礼貌。
打招呼:与藏族人打招呼时,一般在其名字后面加一个"啦"字,以示尊称,行路时,不抢在他人前面,相遇必先礼让。其次,在饮食方面,还有食不满口,嚼不出声,喝不作响等规矩。
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最普遍的一种礼节。婚丧嫁娶、民俗节庆、拜会尊长、拜佛,迎送宾客等等场合,通常都要献哈达。哈达是一种生丝制品,长短不一,献哈达是对人表示纯洁、诚心、忠诚的意思。自古以来,藏族认为白色象征纯洁、吉利,所以哈达一般是白色的。
藏族是信奉喇嘛教的民族,以敬献哈达作为普遍而又尊贵的礼节。敬献动作因客人身分而异:
对尊者,长辈,要举双手过顶;
对平辈,只要双手送到对方手上;
对晚辈则系在他们颈上。
献哈达都必须鞠躬,不得用手接送。
客人来访主人要在门外迎接,对尊、长者要脱帽弯腰45度,见平辈稍微低下就可;敬献奶茶、酥油茶或青稞酒有敬三杯的习俗,客人不可拒绝,喝三杯之间还有许多细微的讲究;送客要让客人走在前,为客人牵马备鞍。
这是藏族风俗,你知道哪些民族风俗呢?

在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山脚下,居住着一个非常有特色的民族——藏族。当你进藏族旅游时,你不得不了解藏族的一些风俗礼节。
  藏族人热情好客,有人前去拜访时,他们必定出门迎接,另外,当你向他们打招呼时,名字后一定要加一个“啦”字,表示尊称,这时一定会有藏族人向你献哈达,你必要双手迎接,哈达,是一种丝制的东西,长短不一,一般以白色为主,因为自古以来,藏族人认为白色代表纯净、吉利,所以哈达是白色的。
  进入藏族的房屋,主人就会敬酒,敬酒用的一般是青稞酒,敬酒的时候,客人先喝三口,每喝一口主人都会斟满,然后再喝。当你坐下后,主妇或子女会倒茶,可是你不能自己去端着喝,要她们端在你面前你才可以接过来喝,这样才懂礼貌。
  如果你遇上了藏族的丧葬,那么你就太幸运了,因为你e68a84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8可以看到非常隆重的藏族葬礼。最常见的是天葬,把尸体往山顶一放,喇嘛在天葬场诵经超度,点香升烟,鸣钵吹号,直到啄食尸体的秃驾及鹰见烟闻声从各方聚集飞至,啄食尽净方止。专食人尸的鹫鹰,不害小动物,藏族人民称之为“神鸟”,尸体敬献诸“神”,祈祷赎去罪孽,为死者超度。
  藏族的风俗数都数不过来,我就不一一说明了,如果你到藏族去游玩,一定得注意礼节哟!

相关阅读

  • 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800字

  • 158文章网作文欣赏
  • 藏袍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是一种无需量体裁衣的直线服装。袖长等身,袍长过体,无
关键词不能为空

标签导航

蚂蚁的启示的作文怎么写360字 蚂蚁给我的启示,这篇作文写成400字要怎么写? 蚂蚁给我的启示我发明了什么作文 蚂蚁给我的启示作文400字作文(急急急!!!) 有关名人追求理想的事例 证明执着追求梦想而最后取得成功的事例. 名人不懈追求梦想的故事 名人苦苦追求梦想不放弃的事例 关于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做的事的作文 作文:为妈妈做一件事 400字左右 三八妇女节为妈妈做的一件事的作文 作文《我为妈妈做的一件事》400字 藏族的节日习俗 作文 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50字 藏族的风俗习惯作文 藏族服饰的习惯作文大全 芭比经典公主故事合集的内容简介 芭比公主童话故事的内容简介 芭比公主故事合集的作品目录 芭比公主故事合集的介绍 小学生语文三年级上册语文园第四观察中的发现作文怎么写埃 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四关察日记的作文怎么写 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观察中的发现怎么写 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四习作观察作文怎么写 20世纪的科技变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作文150十字左右) 二十世纪初至21世纪初人们的通信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的作文8... 20-21世纪科技发展的感想作文 2o世纪的变化的一篇作文 为什么努力那么久还是没有出头天 《北京爱情故事》中的悲惨人物,石小猛为了钱背叛爱情,和沈冰结... 电视剧《北京爱情故事》中石小猛和沈冰为何没能走到最后? “北京爱情故事”里面的石小猛到最后为什么会变成那样? 谁会写“中学生出国留学的利弊”的英语作文? 英语作文 出国留学的利与弊怎么写 关于出国留学利与弊的英语作文 讨论对出国留学利与弊的英语作文80字左右 有利因素1学习语言... 孙吴初春时节的气候的作文 作文北方初春时节270字 绥芬河初春时节描写气候的作文500字 关于家乡初春时节的气侯的作文250字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的结局是什么?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是什么?结局是什么 历史上的司马相如和卓文君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结局如何? 关于‘珍惜拥有’的作文 关于珍惜拥有的作文素材 珍惜拥有,作文600字 关于,珍惜所拥有的( )的作文儿800字 现代的名人勤奋故事 200字以内 成功来自于勤奋的五个事例,最好是名人的,每个事例大约200字... 名人奋斗的故事200字左右(作文素材)! 名人成功事例 200字的 10篇 七年级用英语介绍中国 七年级英语作文五十字以下:介绍中国

范文示例_作文写作_作文欣赏_故事分享_158文章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