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1.钻研大纲、教材,确定教学目的
在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掌握教材中的概念或原理在深度、广度方面的要求,掌握教材的基本思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的.教学目的一般应包括知识方面、智能方面、思想教育方面.
课时教学目的要订得具体、明确、便于执行和检查.教学过程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制定教学目的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素质、教学手段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考虑其可能性.
2.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在钻研整个教材的基础上,明确本节课的内容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及重点和难点.所谓重点,是指关键性的知识,学生理解了它,其它问题就可迎刃而解.因此,不是说教材重点才重要,其它知识就不重要.所谓难点是相对的,是指学生常常容易误解和不容易理解的部分.不同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难点.写教案时,主要考虑这样几类知识常常是学习的难点:①概念抽象学生又缺乏感性认识的知识.②思维定势带来的负迁移.③现象复杂、文字概括性强的定律或定理.④根据教学大纲要求,不能或不必做深入阐述的知识.⑤概念相通、方法相似的知识.⑥数学知识运用到物理中而造成困难的知识.
3.组织教材,选择教法
根据教学原则和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学校设备条件来组织教材考虑教法,初步构思整个教学过程.教材的组织是多种多样的,同一教材可以有不同的组织结构.但不论是那一种结构都必须围绕中心内容,根据教材的内在联系贯穿重点,确定讲解的层次和步骤.同时,在选择教法上,还必须充分重视考虑如何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
4.设计数学程序及时间安排
对于上课时如何复习旧知识引入新课题;新授课的内容如何展开;强调哪些重点内容;如何讲解难点;最后的巩固小结应如何进行等程序及其各部分所用的时间问题,都应在编写7a64e4b893e5b19e338教案前给予充分的考虑.
5.设计好板书、板画
板书、板画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编写教案时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板书的设计可以从钻研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入手,也可以从分析学生的认知规律入手.
首先,要激好和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
1、从思想上,彻底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扭转作文是件非同一般的事情的错误倾向.让学生明白作文不是靠近堆沏华丽的词汇藻,也不是搜集或编造重大的或离奇的故事.作文不过是用笔来说话,用明折晓畅的语言写自己熟悉的事情和真实的思想感情.
2、用成就动机和趋雀动机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成就动机是指一个人力求实现有价值的目标,以便获得新的发展或地侠或赞扬的一种内在推动力量.成就动机越强的学生,其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和坚持性就震越强,就越能乐学.对于绝大多数人生观、世界观尚未成熟或刚刚孕育阶段的青少年而主常表现为趋誉动机,即学生为赢得外界赞赏,获得一定荣誉和身份,指向外来报偿的一种学习动力.
根据这一理论,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尽量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比如,开展优秀作品展,建立写作之窗等活动,使好的作文或作文有进步的同学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使他们尝到成功 的喜悦 .
但趋誉动机支配下的学习行为,大凡只停留于热情、冲动的水准上,其波动性和他约性也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应妥善利用,正确引导.
其次,要明确各年级e799bee5baa6e78988e69d83330作文教学的具体目标和要求.
学生认识事物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有一个发展过程.作文教学应循序渐进,进行扎扎实实地训练.
语言的发展和思维的发展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小学阶段正外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针对这一规律,我们对各年级的作文教学应有不同的侧重.
1、低年级着重训练连词造句的能力.
这一阶段,不要求学生写出的句子有多么好、多么优美,只要求通顺就可以了.具体方法不是传授词法和句法,而是训练学生语感,让学生写完一句话后,先读一读,自己听一听或同学之间互相听,看句子通不通,不通就把它改掉.具体写的内容,可以是按教师所给的词造句,也可以是教师让学生根据某一具体事特的某一点写一句或几句话.
2、中年级着重训练连名成段的能力.
这是在低年级连词造名训练基础上的发展和提高.刚开始教师可以针对某一事物提出几个连续的问题,让学生根据每一问题答一句话,连贯成一段话.这样与直接让学生写一段话比较,学生不会觉得太突然.经过这样一个过渡后,学生觉得写一段话不是很难,练起来也就顺手多了.但是脱离老师给出的问题,学生自己写一段话,叙述顺序就可能不太恰当.我是这样纠下的,首先写完一段话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句与句之间是否连得起来,连不起来的,调整名子顺序,再读,再调整,直到自己认为通顺了为止,然后同学之间互读互改,通过这种方法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3、高年级着笪训练连段成篇的能力.
这是在低、中年级训练连词成句,连句成段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这一时期要求学生写的作文“有中心”,围绕中心组织的材料有详有略.“有中心”的训练是通过两条途径进行的,第一,通过指导学生阅读的教学,分析课文作作者的立意,从中受到启发;第二,通过讲评学生典型作文,因势利异,这一时期作文“有中心”的要求是初步的,所写文章有个主要意思就行,并不要求“中心明确”、“中心突出”,不然会使学生对作文望雨生畏,挫伤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个有机的整体.每一年段的教学都是这个整体的组成部分.作文教学,既要立足本年段,又要心中有全局,这样才能明确目标,年段为全局服务,使学生作文能力扎扎实实地逐步提高.
最后,多给以学生创造实践机会.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虽有很多可写的东西,但由于生活空间的局限性,选材内容往往局限于某几个方面.这就要求我我们为学生参加学习实践、社会实践创造广阔的天地,让他们在实践中积累材料,开阔视野,有更多的、更新鲜的东西去写.
总之,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外科乎是在让学生愿写、有东西可写、懂得怎么写这几方面下手.解决了这几个问题,学生的写作能力也就初步形成了.
小学生入门写作主要有两大困难:一是“写什么”?(选取写作材料),二是“怎么写”?(写作方法与技巧)。作为入门应先解决第一个问题,然后才能讲究写作技巧,因为前者是基础,好比河水之源,如果没有源头,哪来涓涓细流乃至滔滔长河?三年级是小学生作文的“入门”阶段。由于刚刚开始学习写作文,往往出现这种情况:学生的组词、造句还讲得过去,但作文中的取材仅限于转抄和编造。这样发展下去是不妥的。其一,学不会观察生活、表现生活;其二,一旦养成习惯,会使思维懒惰,思路狭窄,材源枯竭,影响其思维品质、智力、心理等方面的健康发展。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写作入门解决材源问题呢?我们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要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生活中的作文材料很多,但生活中的人、事、情和景,初写作文的学生往往缺少“抓”和“写”的意识,需要老师或家长的点拨、揭示加指导。如我校去年元旦前夕要召开文艺晚会,布置同学们自带小红花,可老师没教过花的做法,有一位家长教会了他的女儿做红花,当这位小学生带着红花上学时,同学们求她帮助,她帮同学们做红花。事后,有的同学表示送她小“礼物”。虽然她喜欢小“礼物”,但是没要。老师知道这件事后,就指导她把这件事写成作文《我帮同学做红花》。由于写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她写成的作文,内容充实,还挺有思想的。 二、给孩子创造积累写作材料的条件。平时,学生只能天天重复着“家中——路上——学校——路上——家中”的过程,生活的范围有限,所以学校和家长应利用周末和节假日,领孩子去公园、野外等见世面,领略和感受积极的、丰富多采的社会和自然生活。但要有益于教育孩子,其中一项便是为写作文积累材料。例如,在今年暑假中,某家长带他的女儿去野外捉蝈蝈,临行前布置了写作要求,让她注意观察和记忆。回来后,她写了作文《捉蝈蝈》,较生动地写下了捉蝈蝈的过程和动作,很有情趣e5a48de588b6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31。 三、给学生讲些直接感受不到的作文材料。受生活的地点、环境等条件所限,有许多素材是学生直接看不到、得不到的,却是可写的。这类材料需老师及家长的讲述,指导课外阅读等进行积累。有一位学生家长在去某沿海城市出差回来时,给他的孩子带回来许多“礼物”,如:各种贝壳、小(海)石头、小纪念品等。女儿最喜欢那串珍珠项链,她认为很贵。其实仅几元钱,使她很惊奇。这位家长抓住时机,向她讲了珍珠的人工养殖以及我国海上育珠事业的过去和现在,鼓励她以此为材写成作文《爸爸送我的礼物》,既训练了写作,又进行了爱祖国、爱科学的教育。 四、要让学生学会剪辑原有的写作材料。固然生活中的真人、真事、真情和真景是小学生入门写作的主要材料,但不要因此束缚他们的自我发挥和想象,而是要让学生们学会将已有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剪辑、必要的取舍。有一位学生游过秀水公园后,在写《我爱秀水公园的美丽风光》草稿中提到“在草丛中捡到一只死去的蜻蜓”,这是真实的,但对文中的“美丽风光”起了削弱作用。老师对此进行了指导,经过修改,学生的作文是:“我走上拱桥向东望去,湖面上是一片荷花和荷叶,交映相辉。叶面上的水珠儿在阳光照射下,如珍珠般闪闪发光。忽然一只红蜻蜓飞来,落在一支卷着的荷叶上,我想起了古诗‘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一小小的剪辑,使作文增加了艺术性。总之,老师及家长应相互配合,共同创造条件,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观察生活,获取并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在入门写作时,感到“材”有源头滚滚来。 小学生初学写作的三个放开 小学生初学写作,就像刚学步的孩子,走得摇摇晃晃,颤颤巍巍,甚至摔跤,但父母总是大胆放手,不断鼓励,终于孩子会走了,并且走得稳稳当当。如果我们的老师能像父母呵护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学生就都会作文,也都愿意写作文了。但事实上,我们的老师在学生作文刚起步时就设置了很多的障碍,提出很多的要求,结果学生越写越不会写,越写越不愿意写。老师在作文教学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对“好作文”定了很多条条框框的约束,恰恰忽视了学生的性情、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智力水平。结果,由于人为地拔高,不断地限制,作文越教越死,学生越学越怕。 实际上,小学阶段,应大胆地“放”,让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想怎么写就怎么写,随意发挥,不拘一格。
小学作文指导思路探微
[内容摘要]: 小学作文指导是语文教育7a64e78988e69d83364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针对自身平时作文教学中的教学实践反思,围绕小学作文指导思路,从五个方面阐述这一主题,使学生脑海中有一条清晰的作文思路。从选材上练广度,培养思路的开阔性;从围绕中心的多角度,培养思路的多向性;从细节的深入,培养思路的细致性;从训练学生认识客观事物水平,来培养思路的深刻性;从构思谋篇限定时间,来培养思路的敏捷性;从写真事抒真情,来培养学生思路的人文性。
关键词:小学、作文、指导、思路、人文性
前言:《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育大纲》指出:小学作文教学主要承担着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指导他们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同时也要使学生受到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个性的和谐发展。
然而当今小学作文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以文载道,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写作个体心灵的自由。翻开作文簿,字里行间流动的几乎是人云亦云的复制型思维,无新颖超拔之意。寻觅学生的优点,放大学生的胆量,拓展学生的思路,可以越雷池,信笔走马,解放学生的心灵和语言,产生“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之积极效应,促进不同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以下谨从小学作文思路训练上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练广度,培养思路的开阔性
作文内容要丰富,选材要广泛,思路就要开阔。目前,学生常常是看着命题不知从何写起。他们的思考的心理是急于想“我写什么”,因而一下子就进入了狭窄的死胡同。针对学生这一思维特点,训练选材的广度,培养学生思维的开阔性,即引导学生根据题意先想可以写什么,而后想我写什么,就是花一点时间,拓开选材范围,展开思路,并借用坐标形式,注上信息点,然后再从中筛选或者说检索可供自己写作的材料。
以《令人高兴的一件事》为例,选材思路构想可以是这样的:
获奖
当好学生
春游
学校
家里
街上
……
事件范围
人物范围
地点范围
时间范围
高兴
上图箭头指向是一个学生最后确定的写作内容:他于六•一节在学校里参加作文比赛获奖的事,表达了他高兴的心情。从上图可见这一命题可以从时间、地点、人物方面考虑选材,当然主要的是从事情上考虑选材,小学生一般对自我亲身经历的事体验比较深,因此我着重指导学生从事件范围上选材,勾起对往事的回忆,一般来讲留在脑中的,总是美好的深刻的,值得去写下来的。在暑假游泳、赶海,和小伙伴一起捉迷藏、过家家、当小老师;春天放风筝、玩泥巴;寒假里堆雪人、打雪仗等。一旦打开了思路‘学生便觉得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表,文思如泉,跃跃欲试,一吐为快。而抓耳挠腮,苦咬笔杆,瞎编乱造之窘境也不会再出现。如图这样一摆,学生一目了然,时空感增强了,选择的余地就大了,然后再凭借此坐标,启发思路往往可筛选最佳材料入题写作,这是进行选材广度训练。在具体习作时,还须进行思维外延式训练,即通常说的进行联想和想象能力的训练,使文思扩展延伸。如眼下五月份母亲节快到了,要求学生写孝亲的作文,可以由平时为母亲做的点点滴滴的小事,细节动作生发开去,替妈妈拿碗筷,替妈妈倒杯热茶,给妈妈捶捶背,因孩子尚小对于孝顺母亲的只停留在这些小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有的同学流露出:等长大了想要为妈妈做些小时侯做不到的事。于是我及时引导学生在写实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用上假设的词,任思绪飞扬,畅快地表达对母亲的孝敬。例如我班学生这样写:如果妈妈不在意,长大了想做大厨烧好吃的饭菜,让妈妈吃得营养又能保持苗条的身材;如果妈妈不在意,愿意做按摩师;做一名服装设计师等。孩子丰富的情感,深情的爱意都在字里行间洋溢。孝敬母亲是美德,是做人的基石,爱母亲的人,是有爱心有良心有责任感的人,我还记得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担任校长期间,在开学第一天,校门口高高挂起的鲜红标语:要爱自己的妈妈!多么令人震撼的标语,像一面旗帜飘扬在学生心间,我想学生看了以后必然是终生难忘的,一个优秀民族的素质就是在看似无意、无痕中春风化雨般塑造起的。从交上来的一篇篇习作看来,虽语言平淡自然,但可以表现对母亲的孝顺之情。生活是写实、更是想象、习作的源泉,情感是想象、习作的动力,本次习作设计体现了以生活引发想象,以情感促进表达的教学理念。
二、练角度,培养思维的多向性。
作文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它是一种复杂的思维活动。这好比摄影师在拍摄某处景物或某一场面时是仰拍,还是俯拍?是拍摄全景,还是仅拍摄局部?这就是在选择最佳角度的思维活动。写作文何尝不是如此!怎样练角度,培养写作思路的多向性呢?
1、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写。写人物训练从外貌、神态、行为举止、语言特点和心理活动等角度来刻划;写景物训练从静态、色泽形状、高低大小、全景局部等角度来描述;写事情强调点面结合、见事见人。强化这种训练,可以培养习作思路的多向性,避免单一性。
2、多角度立意。同一件事,可以训练学生从多角度立意,强化思路的多向性。以《拔河》为例,既可以说明胜不骄,败不馁,也可以表达“团结就是力量”这一主题思想,还可以表现“拔河也要讲究技巧”这一主题思想。这种训练,不仅培养了习作思维的多向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诱发学生的创造精神。
3、变换角度想。变换角度的写作思路训练饶有趣味,因而能刺激学生写作思路的积极性,使思路变得活跃起来,于是在写作中常有些生动的语言:“当我把小树扶起来固定好后高兴极了,小树在风中摇曳着,叶子沙沙作响,啊,它在向我点头,向我微笑呢!”那只小鸟叽叽地叫着,仿佛在说:“我是你们的朋友,可是为什么有人举枪打我们!”我望着受伤的小鸟,抚摸着那还在不住颤抖的翅膀,心也在颤抖:“啊,为什么要伤害这无辜的小生灵!”小鸟歪着小脑袋,停止了叫声,黑豆般的小眼睛湿润润的,不知是难过呢,还是感激我。小学生生活中所涉及的题材多数都比较小,较平常。换言之,没有什么重大的材料。由于小学生对生活的认识能力有限,或认识偏差,或者认识模糊,或者认识肤浅,甚至错误,在习作时,立意就会不准确,不深刻。俗话说,登高才能望远,高屋才能建瓴。因此,要训练高度,即要训练学生站在一定高度上能较深刻地认识客观事物,使立意能力逐步提高。
4、提升高度想。从某种意义上说,练立意的高度,即是练学生的胸怀,练学生的思想素质,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同样写黑板报,两个学生对此事的认识或者说对此事的看法在文章的结尾分别是这样写的:甲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努力,黑板报终于办完了。我想,明天同学和老师看到我们办的黑板报,一定会交口称赞的!”乙 “望着好容易才办完的黑板报,有说不出的高兴。因为我们用自己的双手,让同学们看到美妙的画面,听到许多高尚的人在谈话…… ”显而易见,后一个学生对办黑板报的认识要比前一位深刻鲜明。不难看出,学生对事物认识的高度不同,文章的意境也迥然不同。培养习作思路的深刻性,除了注意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中作者对认识事物的方法外,还要不断加强正面的思想教育,提高鉴别能力,提高对周围事物的认识水平。
三、练深度,培养写作思路的细致性。
老师们常反映学生作文写不具体。比如写大扫除中擦玻璃吧,只是讲擦呀,擦呀,擦完了这一块,又擦另一块,把每一块都擦得干干净净,老师夸我擦得好。写跳高,就是写我第一次没跳过,第二次也没跳过,老师鼓励我要跳过去,我一狠心,第三次一跳跳过去了,如此等等,主要是没有词汇吗?不是的,而是学生还不会“钻进去想”,因而“写不出来”,即没有细致而深刻的思路。
可以借电影形象表现手法来说明这一点:电影中常用推近镜头来展现事物的细节或人物表情的局部,如远镜→中镜→近镜→特写镜头,虽然随着镜头越推越近,画面里的景物容纳越来越小,然而观众对特写镜头看得最清楚,印象最深刻。有时为了表达需要,连眼里含着泪水都拍得很清楚,连嘴唇的颤动微小的变化都看得一清二楚,人物的内心感情全融在这不言不语的细致神情动作之中。
习作时,道理也是如此。我们要求学生不仅只会写事物的轮廓——写个大概而已,而应当训练学生会深入地写细节。方法是,安排一定时间训练描写细节片断,这种片断训练的命题要求越小越好。如细致描写一个人焦急的神情,细致描写一个人打羽毛球时的动作,细致描写一个人专心看书的神态,描写一种花的局部样子。这种训练方法有利于改变学生习作思路中不良因素(如不细致,不深入,浮于表面等)。随着习作思路细致性的训练,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在习作中运用细致描绘事物的方法,此时,空洞的习作就少了。
四、练速度,培养思路的敏捷性
当今社会,信息交流是相当快的,这就要求写作要有一定的速度。练速度,就是要培养思维的敏捷性。这不仅是作文的需要,也是学习其他学科的需要,更是交流信息的需要。
1、练构思谋篇的速度,一是在阅读故事时渗透构思篇章训练。服装、桥梁、楼堂设计师因为头脑里储存众多的服装、桥梁、楼堂的式样,方能随心所欲地根据需要设计出各种施工用纸。同样,学生也要掌握各种结构方式,在独立习作时才能较快地因文而异地设计出不同的写作构思图。课本中不少段落的结构可供学生习作时借鉴,我们在阅读故事中要充分发挥课本的例子作用。如总分式结构(《北大荒的秋天》中的第三自然段),总分总结构(《东方之珠》),还有诸如分总式、递进式、承接式和并列式等。
2、是训练主体构思的速度。关于篇的构思可以借助立体写作思路图,使写作思路立体起来。从整体出发,围绕中心(用中间的圆圈表示)安排情节或事例,组织段落层次。例:
健康成长
爸爸妈妈
夸一夸
关心爱护我的事
感动
做真人
写真事
说真话
抒真情
这种构思图不仅立体感强,而且更形象地形成在学生脑海里,做到心中有谱,并且更有利于提高学生写作的速度。
3、每次习作都要限定时间。为了培养写作的速度,在写作的时间上给予一定的限制,比如一节40分钟的习作课要完成一篇四五百字的短文,开始是有困难的,但经常训练,思维的敏捷性提高了,写作的速度也随之提高。
五、抒真情,培养思路的人文性.
以我向全体语文老师上的一堂作文指导公开课为例。听课的老师们被课堂上那种感情氛围所吸引,被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充满感情的语言表达所感染,被我的下水文朗诵所感动。好多老师听着听着两眼湿润了。这堂课,我的学生经历了一个感情教育历程,学生对来自父母的关爱,由熟视无睹、麻木享受、认为理所当然到心存感激这样一个转化过程,是很不容易的。因为有位哲人说:感情淡漠是一种罪恶。通过努力,这堂课达到了我预期的效果。创设情境引导、激发,开阔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然而自由地表达,使学生欲吐为快,畅所欲言。
我国古代作文大家刘勰在他的文学评论《文心雕龙》中说过“情动而辞发”,这确是经验之谈。假如对周围事物漫不关心,无动于衷,没有写作的情感和欲望是写不出好作文来的。把学生置于情感氛围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写作情绪,深化对生活的感受,这是提高写作水平的一条捷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言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指出关于作文的注意点: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写熟悉的人、事、景、物,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空话、假话。习作指导要有利于学生开阔思路,自由表达。鲁迅说过文章不是教出来的,文章到底应该怎么写,说不出来,但凡是有感而发,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平时只有加强语言的点滴积累,读诵和感悟,多开展适当的语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思想,让他们在头脑中再现生活,认识生活、回忆生活和表述生活,使学生不知不觉,自自然然融入浓浓的感情氛围,心有所感,情有所动。这节作文指导课,我是想“开源引流”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抒真情和做真人,让学生感受息息关爱,学会感激,做个感情丰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