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欣赏
素材1:“五道杠”知少年官
黄艺博是武汉市华师一寄宿学校初一的学生,他除了手臂上挂的那个有“五道杠”的队牌之外,其身上也笼罩着“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武汉市首届‘十大孝星’”等诸多光环。黄艺博的父母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黄艺博“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且已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并将其近3000元稿费和变卖废品赚来的零花钱都用于资助与看望孤寡老人”。并称“更重要的是这道个孩子在政史上的许多见解,甚至已超出了我们理解的范畴”。这些言辞让读者们不得不把黄艺博与“天才”少版年相联系。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一组关于“少先队武汉市总队长”的图片在网上突然走红,照片上的少年戴着红领巾和“五道杠”队牌,神情泰然,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关注。这张照片中,黄艺博戴着“五道杠”少先队牌,表情严肃,认真地审阅着手里的文件。有网友评价权“太有范儿了”,也有网友评价说这孩子长得有些“官相”,文字有些“官腔”。
有一个农村女学生以优异成绩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但因交不起学费而苦恼。一家生产健脑口服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条件是让这个学生为他们在电视上做广告,说是因服了他们生产的补脑液才思敏捷,考出了好成绩。这个学生断然拒绝,因为她家庭贫困,从未喝过什么补脑液。
一、诚实就是财富
一名成绩优异但交不起学费的女大学生,断然拒绝了一家生产健脑液的企业愿出万元资助但要为其做虚假宣传广告的要求,原因很简单,因为她没有喝过。“我从来没有喝过!”这句简单的话反映了这位女学生诚实洁白的内心世界。
那么,什么是诚实呢?我认为诚实就是言行与思想的一致。它既表现为对人的真诚,也表现在办事与求知过程中的实事求是。
诚实是做人的根本。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整体的细胞,他不可能脱离整体而孤立地存在,这就决定了一个人要在整体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就必须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而处理好这种关系的关键便是以诚待人。我们都无法想象如何与一个满嘴假话的人共处;同样,我们付出自己真诚的同时也会赢得别人的信任与友谊。而当今,许多人在金钱的冲击下,为物欲所蔽,为达到个人目的,整日戴着虚假的面具。当他们为日益鼓起的腰包沾沾自喜时,却不知已经失去了诚实——这做人的根本,这最宝贵的财富。
诚实是处事的原则。解决问题的第一要素就是承认问题的存在和理清问题的脉络。离开了这一点,就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更谈不上把问题解决好。一个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人才可能是一个成功的人;相反,歪曲事实、隐瞒真相就等于一事无成。对于一个要生存、图发展的人来说,实事求是地对待一切事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诚实也是求知的惟一途径:我们求取知识的目的就是服务社会,而社会需要的是真正的知识,并不是没有真才实学的高学历。而诚实便是获得真知的惟一有效的途径。古今中外,凡是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者无一不是实事求是的。爱因斯坦小的时候成绩不好、但他却勇于提出任何一个别人看来近似愚昧的问题。东晋文学家左思对于自己的文章也有着实事求是的评价。对照他们,我们有些同学作业靠抄袭,考试靠作弊,对于疑难问题,不肯钻研,强不知以为知。这种行为显得可悲可笑。爱因斯坦说过:“对真理和知识的追求并为之奋斗,是人的最高品质之一。”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动力之一。
诚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造就了一代代炎黄子孙。我们只有用诚实才能换得友谊,赢得成功,获得知识。那位诚实的女学生也许无法踏入大学的殿堂,也许一生都很贫穷,但她拥有诚实,从这个意义上说,她便是个富翁——因为,诚实就是财富。
二、 珍惜
人们对于属于自己的东西往往不甚珍惜,却总是羡慕那些不属于自己的,因此人们大都活得很累。
小时候常羡慕那些大人们,整天高高兴兴,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总不必为明天要交的作业和老师的当堂测验而担心,他们可以看电视、看电影、出外郊游,可我闪却不行。
长大了却总是羡慕孩童的时候,羡慕那孩童的幼稚、真纯,羡慕他们活得无忧无虑,不必为生活的艰辛而操劳,羡慕他们能在父母爱的海洋里欢快地嬉戏,羡慕他们躺下就睡,哪懂得失眠?
没钱的时候羡慕那些有钱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上哪玩就上哪玩,活得多惬意!他们不会因缺钱而烦恼,不会为了买一套建筑模型而驻足窗前、流连忘返。
有钱时却又羡慕那贫穷的时候,那时多轻松!不会因为钱而担惊受怕,不会因为钱而找不到真正的友谊。唉,没钱时的友谊多纯洁!
当我同父母生活在一起时,从未感到父母有多重要。那时总是厌烦父母的反复唠叨,总是因父母的约束而大吵大闹,总是因父母的事事代办而发脾气。那时真希望自己一人却生活,去闯荡。
没有父母在身边却又羡慕那些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孩子们。他们多幸福,时刻都能享受父母无微不至的爱,时刻都能得到父母善意的劝告,好心的帮助。有时真后悔,不该伤父母的心。
朋友在身边时并没有觉得这有多重要,心想有没有朋636f7079e799bee5baa6e79fa5e98193364友,还不是照样过?
可分离之后,却倍感无聊寂寞,往日的朋友都远在他乡,这里只有孑然一身的我!于是我又羡慕往日朋友间的欢欣。
让我们珍惜吧!珍惜孩童时的纯真;珍惜成年后的成熟;珍惜贫穷时的轻松;珍惜富足后的充裕;珍惜父母的爱,珍惜你闯天下的勇气;珍惜人生的最宝贵的友谊吧!世上的万事万物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不要因为羡慕那些还不属于你的东西而厌恶现在属于你的东西。当我们学会珍惜,我们将会发现,生活原来是这样美好!
三、 求知的三种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这“三种境界”是分别用三首宋词的句子写的!
第一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形容人们在初学阶段有如登高望远,在无限辽阔的知识领域面前打开了眼界,意识到自己学问不足,知识有限。
第二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形容在强烈的求知欲望驱使下,潜心专注,废寝忘食在学习,身体消瘦了不后悔,脸色憔悴了也值得。
第三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青玉案》)这里借描写一个青年在元宵节的灯火人群中找到情人的经过,比喻真知得来有个“千百度”的探索和钻研过程,一旦有所发现、有所收获,会体尝到莫大的幸福与欢乐。
王国维讲的“三种境界”十分形象,合乎无知到有知、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或知之甚多的学习规律,成为许多人鼓励自己刻苦学习的座右铭。在实现四化而学习中,每个人都可以用这“三种境界”衡量自己,看看已经进入到哪种“境界”了。
四、 珍惜“今天”
一个人的历史,可以用“昨天……今天……明天……”这么一个时间表来表示。对于一个革命者来说,回首昨天,应该是问心无愧的;面对今天,应该是倍加珍惜的;展望明天,应该是信心百倍的。但在这三者之中,我以为更应该珍惜今天,为什么呢?
“昨日之日不可留”,昨天已经过去了,你能拉它回来吗?
明天还没有来到,岂能坐以待之,“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把学习、工作总是往明天推的人,只能落得一事无成它悲切。
可今天呢?只要你想,总是可以抓住的。抓住它甚至可以弥补昨天,准备明天。 意大利的杰出画家达•芬奇常说:“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的安眠。”他正是从抓“今”开始,抓紧了“一生”,为世界文明做出了重要贡献。著名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的一句名言是:你没有最有效地使用而把它放过的那点钟,是永远不能返回的。还有人问科学家达尔文:“你一生怎么做了那么多的事呢?”他回答道:我从来不认为半个小时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时间。他们从“一个钟头”,“半个小时”抓起,可算是懂得了抓“今”的妙诀。
为了把我国早日建成四个现代化强国,我们今天也有不少善于抓“今”的人。开滦煤矿的侯占有不是“地球转一圈,他转一圈半”吗?不少工人同志不是“今天干明天的活”,“今年干明年的活”吗?从这些有成就的人身上,我们可以看到抓“今”的何等之重要!
时光如水,稍纵即逝。董必武同志曾给《中学生》题过这样一首诗:“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寻,古代的长度单位,一寻为八尺),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愿它作为一切下决心为革命抓“今”的同志的座右铭。
五、 顺境与逆境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人们自古就把“逆境”和“成才”联系起来,许多人甚至还把“逆境”看成了成才的充分必要条件。据说有一位大学生在研究了许多伟人在“逆境”中的奋斗史后深有感触,立即向学校申请“下乡当农民”。大概在他看来,在大学这样的“顺境”中是出不了“伟男”的。 不错,许多伟人是历经磨难才有后来的成就的。司马迁受宫刑后发奋而著《史记》,爱迪生当卖报童而自强不息成为发明大王,更不用提马克思、爱因斯坦、居里夫人……这样看来,“逆境 成才”的公式似乎成立了。但是,如果人一遇“逆境”就能“成才”,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因家境贫寒而辍学务农的孩子,一生在学术上也无所作为,没有“成才”呢?为什么会有许多孩子因父母离异而四处游荡,甚至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呢?
可以这样说,逆境作为一种客观外界环境会促使或激励某些人成才,但逆境既不是成才的充分条件,也不是成才的必要条件。“顺境”同样可以使人成才。比如朱镕基总理身边那位年轻的女翻译朱彤,以她敏捷的反应、清晰的发音、出色的口译水平赢得了国内外新闻界的交口称赞。她的父母都是富有经验的、资深的外语专家。朱彤在这样家庭中学外语就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这不正好说明“顺境”也能出人才吗?
由此可见,能否成才,其根本因素不在于“环境”是“逆”还是“顺”,而在于个人的奋斗。“下乡当农民”后固然有可能“自学成才”,但那种“成才”的机会就一定比“上大学”刻苦学习而成才的机会多吗? 况且即使自学成才,究其原因,主要也不在于“当农民”而在于“自学”。正如爱迪生成功的关键在于“自强不息”而不在于“当卖报童”一样。
电影《阿甘正传》中的阿甘说过一句话:“别去自找麻烦,麻烦会来找你的。”这句话正是劝我们不必刻意去当农民,寻“逆境”;同时也提醒我们,人的一生随时会遇上困难和“逆境”,所以更应该珍视眼前的“顺境”。
其实,“顺境“和”逆境“是相对而言的。没有绝对的“顺境”,也没有绝对的“逆境”,任何“顺”中包含有“逆”的因素,任何“逆”中都能寻找到“顺”的成分。况且顺境与逆境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在大千世界中,应该说很少有人永远一帆风顺,问题在于无论在什么样的境况下,都要采取一种正确的人生态度。同样处在逆境中,有的人不屈服,不退缩,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变不利为有利,他们成才的概率就高;相反,有的人不努力,不进取,不去和命运搏斗,如何能够“成才”呢?换句话说,未成才的人缺少的不是“逆境”而是自强不息的精神。
对于我们现在来说,需要的是拿出十分的奋斗勇气,接受顺境,也不惧怕逆境,努力不息,战斗不止,终将成才。
作文素材高考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