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写作
我的家乡在绍兴柯桥,南屏会稽山,北为平原水乡,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湿润,是典型的江南“鱼米之乡”,素有“金柯桥”之美称,极具“东方威尼斯”之特色。秀丽的风光和各式土特产时常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但我常常引以自豪的还是家乡的桥。
桥,它反映了我们水乡的特点,为美丽的城市增添姿色。太平桥算是柯桥所有的桥中最有名气的了。据历史记载,太平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清咸丰八年(1858)重建,已经历了古老的岁月磨砺。它精巧的设计,优美的造型,还吸引了许多美术、摄影及影视工作者,在报刊杂志和影视屏幕上,常常可以欣赏到它的风采。
每年春天,妈妈总要带着我来看这座桥,妈妈的老家就是在这附近。一下车,放眼望去,这座古老的桥就映入我的眼帘,给人的感觉是雄伟,气势不凡。它全长40米,由一孔拱桥和八孔梁桥组成,拱桥高高隆起,拱脚内侧铺设有石板纤道路,桥上行人,桥下行舟背纤,宛然古代立交桥。桥南、北两面均铺设石阶,下置平台,南端经平台分东、西两面下坡。拱桥的北面连接着梁桥,靠南面的三孔较高,渐次降低。整座桥形状若龙首昂天,匍匐水面e69da5e887aa7a686964616f338,非常美观。
近看太平桥,更是令人赞叹不已。桥上的装饰艺术独具匠心,桥顶四根望柱上各雕蹲狮一只,雄狮足踏绣球,雌狮怀抚幼仔,神态生动逼真。另外,桥坡两侧的望柱、栏板上,亦雕有花卉和琴、棋、书、画等吉祥图案无不惟妙惟肖。
此时,阳光洒满大地,太平桥的倒影呈现在碧波粼粼的湖面上,犹如一条长蛇在水里漫游,美丽极了!远处的船像一叶扁舟朝太平桥缓缓地划过来,湖边的水草摇摇摆摆,好像在显示它们那优美的舞姿,那江南水乡的风韵被演绎得淋漓尽致。凉爽的风徐徐吹来,令人心旷神怡。
啊!多么美的景象啊,我完全陶醉在这幅连绵不断的画卷中。家乡的桥啊,带给人们无限的遐思和无穷的欢乐,我爱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
家乡的桥
我的家乡重庆是名副其实的桥都,目前是国内拥有桥梁最多、桥型最多和种类最多的城市。
到2003年,重庆已建公路桥梁4400多座,长江上建成特大桥11座,在建的9座。嘉陵江上已建和在建的公路大桥12座。仅主城区两江上今年同时在建和准备开工的就有4座大桥。这在全国都是罕见的。
拱桥、斜拉桥、悬索桥、连续刚构桥、T型刚构桥等种类繁多,其中万县长江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混凝土拱桥,巫山长江公路大桥是世界上跨度最大的钢管混凝土中承式拱桥,菜园坝长江大桥是世界上公轨两用拱桥中跨度最大的,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则是钢横结构平桥中跨度最大的。
每个地方的桥都有特点,作为山城的重庆和平原北京,两地的桥肯定个性不一样。”孙峻岭说,重庆地质情况利于建桥,基础稳固,不像长江下游的江苏、浙江等地,地表覆盖层太厚。但重庆建桥也有不利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长江上游的枯水期和洪水期水位差别大,给设计带来难度。建设中的石板坡长江大桥复线桥,为了合理利用水资源,今后万吨轮船可以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7安全通航,跨度增加为330米,为钢横结构桥梁的世界之最。为与南岸区和老桥景观一致,不用斜拉桥设计,而采用平桥。可谓克服了种种设计上的困难。
其中,重庆长江大桥全长一千一百零三点五米,宽十九米,为单向四车道,设计日通行能力为八万辆。此桥通车以后将为重庆长江大桥减轻一半的通行压力,缓解渝中区与南岸区之间的交通紧张状况。
重庆长江大桥始建于一九
桥是河流永远的恋人。家乡大大小小的河流多如牛毛,因此,在三千五百平方公里古蓼大地上,桥自然也就随处可见了。
家乡的桥,种类不同,形态有别,各具风姿。有独木桥,很随意地搭在又窄又浅的溪流上,展示着古拙朴素的美;有石板桥,架在滚滚东去的急湍上,让来往行人感受到平坦和通畅;有石拱桥,别致大方,巧夺天工,将“长虹卧波”的诗情画意渲染得淋漓尽致;更有高数十米、长十公里的淮河特大桥,笔直、宽广、伟岸,气度非凡,堪称桥梁家族中的伟丈夫。
家乡的桥,多是依着所在河流命名。“沣河桥”、“汲河大桥”、“牛角河大桥”……,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这些桥,无不明明白白地昭示着所在的位置,赤裸裸地表达着对心中河流的痴爱。
也有少数桥是取人名的,比如霍邱一中校园内的“何林桥”。“何林”指的是霍邱籍著名文学评论家、首任鲁迅博物馆馆长李何林,他一生著作颇丰,二十九岁就编著了中国第一部关于现代文艺思想论战的史料集《中国文艺论战》,随后相继写作出版《鲁迅论》、《近二十年中国文艺思潮论》等一系列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据重要位置的光辉著作。李何林曾在霍邱一中读过书,后人为了纪念他,就在校内的小河上建了一座桥,并用他的名字命名。桥因人而得名,人为桥而添彩,确是耐人寻味。其实,在家乡,像李何林这样的英才又何止一个两个?蒋光慈、台静农、李霁野、韦丛芜、韦素园、王冶秋、徐贵祥、柳冬妩等享誉文坛的文人墨客是霍邱人,陶勇、杨国夫等叱咤风云的共和国将军也是霍邱儿女。他们用自己的文才武略,从精神层面上架设起家乡的另一类桥梁。
家乡的桥,连通着许多美丽的故事,——有捐资修桥的善举,也有浪漫动人的神话……
我老家附近的几座青石板桥,传说就与一条善良的青龙有关。在民间最为流行的版本中,这条青龙因为在大旱之年怜悯百姓,私自下凡行雨,结果触犯天条,被处以极刑。青龙死后,魂灵不散,其身躯化为我家乡的老街,眼睛变为甘甜的龙井和温泉,爪子则成为河流上的一座座石桥,千百年来一直为老百姓带来诸多福音。这个传说,未必经得起考证,但确实为家乡的小桥抹上了浓厚的传奇色彩,引发人们几多感慨几多向往几多遐思。
然而,并非每条河流都能感受青龙的神奇。记得我读师范时,第一次去淮河,但见水流湍急,奔腾而下,两岸阻断,咫尺千里,一拨拨过河的人们无奈地等候着渡船的到来。当时我想,倘若青龙真的有灵,也该在此化爪为桥、方便民生才是。
可惜青龙始终没有前来显灵。直到几年前,国家投资数亿元,修建了一座雄伟的淮河特大桥,两岸人民祖祖辈辈梦想的“天堑变通途”才变为美好的现实。“一桥飞架南北”,交通方便了,人流物流加快了,家乡与外界的距离一下子拉得近而又近。抚今追昔,天壤有别,父老乡亲们又有谁不由衷赞叹家乡的桥梁呢?乡的桥,我心中的桥
2006-8-29 18:9 心情: 天气:晴 温度:37 ℃
在我童年的记忆中,家乡有座抹不去的小石桥,虽然它在城市的扩张中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但它那青石板构筑的身影依然活在我的心中,它伴着我童年的记忆度过了快乐的时光。
在记忆中,出得北城门就有着一条百十米长鹅卵石铺就的北门外街,街两旁在七十年代前还是店铺一家挨着一家,白墙黑瓦,清一色的门板房,可以想象这一带往昔的繁华。街的尽头是方叫龙池的偃塘,池塘内碧水清幽,莲荷密布。举水河干流上开挖的河槽连着池塘,据说在解放前可以行船至池塘不远处的码头,水可行船自然带动了旧时商业的兴旺。池塘向西汇入了护城河,护城河又绕着古老的城墙向西南方流去,然后又流入到了举水河。
龙池上有座石桥,连接着郊外一条孤零零的剪子街,街的两旁和尽头就是乡野。桥,称之为龙池桥,长不过七十米,宽不过一丈,是座三孔的平石桥,依势横卧在池塘的两岸。它没有江南石桥的典雅,也没有北方石桥充满着豪放。但它很实在地承载着过往行人匆匆的脚步,不管流年岁月,不管多少行人过往,桥忠实地迎来送往。桥上的青石板磨得油光铮亮,足可以证明这座桥该是有年头了。
家乡的桥,虽然少了些小桥流水的韵味,但也充满着宁静祥和的安泰。龙池夜月照天明的景致,传诵着千年的美誉;秋月静夜洒在桥上的月辉,造就了家乡的一景。两岸垂柳依依,桥下莲荷摇曳,《荷塘月色》的景致在这里也能寻到。漫步在质朴的桥上,你可尽情放眼乡e68a84e8a2ade79fa5e98193365野风光,还可贪婪地吸上一口稻禾飘香的清润。
在儿时经常和小伙伴相约于桥下,一头扎进池塘扑腾一番,享受着清凉的戏嬉,钻进水里摸着鱼儿,体验收获的快乐。踩着水摘着菱角、采着莲蓬,有着儿时的乐趣。儿时的欢快留在了水里,也留在这古老的桥上。
而今,人到中年,心中的桥没了!池塘也变成了污水池!往昔宁静的景致已不复存在,留在心中只有那无尽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