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写作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
下面是我们文秘114的小编给大家推荐的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论文供大家参阅!
【摘要】:本文就如何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进行分析,并介绍了本人十多年来的一些尝试。
【关键词】:语言基础 主体地位 讲评效率
许
多学生害怕写作文,害怕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是缺乏素材,没有内容可写;有的是心中有话,笔下却写不出来。他们面对老师出的题目,或者搜肠刮肚,文思枯竭;
或者随意编造,敷衍完篇。厌写、怕写的情绪普遍存在。作为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最基本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然而怎样才能提高
他们的写作水平呢?十多年来,我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留心生活,培养观察能力
生动、鲜活的社会生活不仅是学生解读课文的黏
合剂,而且是学生作文的推动剂。生活是创造之源,也是培养学生感悟能力的一块沃土。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然而,从当前学生习作现状看,
学生缺少生活体验,学校与家、家与学校两点一线。他们似乎看不到今天的太阳与昨天有什么不同。
“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
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因此作为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初一开始我就要求学生写日记,写周记,内容包括校
园、家庭、社会等等,要求学生注意观察各种景物,观察各种人和事并细心体会个人的感受。记得曾有位学生在春节期间跟随妈妈到邻居家玩,正好她的一位舅奶奶
也在那户人家打牌。她和妈妈在一旁看玩牌看了很长时间,快要散场的时候,她的那位舅奶奶装作刚刚看见她。她在作文中是这样描写的:“……舅奶奶抬头看到
我,突然满脸堆笑,很夸张地大声说道‘唉呀!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4b893e5b19e333我还没看见我家小洁(她的小名)也在这儿的,不然我是一定要包钱给你的’说着一把抓过桌子上的打牌时的几张百
元大钞和一些零钱往兜里直塞……”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或许都曾经遇到过这样的“舅奶奶”,这位同学能生动、传神地把这样一位虚情假意的舅奶奶的
形象刻画出来,这就是得益于她平时对生活细节的仔细观察,细心品味。因此老师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观察兴趣,教给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习惯。学生有了观察兴
趣和习惯,就会勤于观察;掌握了观察方法,就会善于观察。这样长期坚持认真细致的观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写起文章来就会胸有成竹,左右逢源。
二、 加强积累,夯实语言基础
学
生有一定的观察能力,并不等于就能写出好文章。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它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还要注意多方积累,只有具备一定的
语言基础才能写出好文章来。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读百家书,吸取百家精华,最重要的是使知识内化,变成自己的,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这样就迈出了写好作文
的第二步。于是我平时坚持让学生进行摘抄积累和背诵积累。
摘抄积累就是让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各种书刊报纸和课外读物。在阅读中把精彩的片段,
优美的句子摘抄下来,学生热情极高,一个学期下来,每人能摘抄四、五本。久而久之,学生便把这种积累当成提高写作必不可少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还指导有兴趣
的学生做剪报,平时阅读那些可能随手丢弃的报纸时,做个有心人,将文学版块中那些自己喜欢的文章剪下,贴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有时间就可以拿出来翻阅。我
还把自己在大学期间专门从《扬子晚报》“繁星”版块选择的文章做成的四本剪报给学生看,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
背诵积累就是在平时阅读积累的基础上,每周自选一篇优秀作文背诵,范围不限,要求必须是自己十分欣赏的,读过之后感同身受的文章。然后我安排时间定期轮流让学生向全班同学介绍自己所积累的好作文,谈谈这篇作文的成功之处。
三、巧拨情思,激发创作欲望
长
期以来,我们在命题上存在着很大的盲目性和随意性,脱离实际。题目不是太大就是太空,学生无所适从。教师应怎样解决呢?从激发学生写作激情角度来看,好的
文题不仅要具有可写性,更应具有新颖性、启发性、勃情性。这样的命题,唯陈言之务去,令人耳目一新,使学生心灵受到震颤,产生丰富的联想,激发起强烈的表
达欲望,从而将学生引进写作激情之中。
例如面对刚刚升入七年级的学生,我就让他们以“进入中学”为话题,写出自己的进入新校园,面对新环境
的见闻感受。结果有学生从学习的角度比较了中学与小学学习压力的不同,有学生写出了自己独立生活的困难重重(我校大部分学生是寄宿),还有一个学生别出心
裁地选择新同学之间的友谊为主要内容写作,这些作文因为都是描写的自己正在经历的现实生活,所以无不充满了真情实感。有一年中秋节放假,我布置以“__的
中秋节”为话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大部分学生写的是“快乐的中秋节”,有一位女生题目是“等待的中秋节”,她是留守儿童,父母都在外地打工,中秋节之
前电话中说好要回家团聚的,她清早就站在村口等她的父母,一直等到晚上也没有等来。文中详细描写了中秋节这一天她等待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她首先算好父母应
该是上午十点多钟能到家,于是非常高兴,满怀期待地等待着,但是到了预定的时间父母还没出现,她想是不是父母有事耽搁了,或者是路上堵车了,因此虽然有些
担心,但她仍然继续耐心地等待着,可是到了下午还是没能见到父母,她又自我安慰是不是父母已经到家了,只是没有走这条路,等她飞快地跑回家时,发现父母如
往常一样没能回家过中秋节……文章心理描写细腻生动,感情真挚自然。因此老师在给学生布置作文命题时,就要选择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的材料,这样才能
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四、分组互批,突出主体地位
传统习惯是学生作文写完之后任务就算结束了,剩下
的全部是老师的事情。老师得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一本本阅读、批改,评语更是字斟句酌,力求全面反映学生作文的得失。但一些学生对老师呕心沥血的劳动成果
并不领情,无动于衷,最多只是关心一下自己这篇作文的等级。为了激发学生们的参与热情,突出他们在作文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我安排他们加入到写作之后的批改
中。
学期初,我把全班学生按照作文水平的高低分成了几个写作小组,每组六人左右。自己作文写好之后先浏览小组内其他几篇作文,然后自己确定一篇自认为能改出些“名堂”来的作文进行批改。这样相互之间取长补短,也实现了“一作多练”的教学效果。
对
学生开始的几次作文互批,老师需要给学生讲清楚如何批阅一篇作文,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因此为了教会学生批改的方法,我在作文教学中对“如何把人物写
生动、写具体”、“怎样才能写出事件的波澜”、“如何围绕中心选材”“写人和叙事文章的异同”、“文章怎样谋篇布局”、“如何根据中心拟定题目”、“文章
如何点题、前后照应”、“如何生动的描写,让语言‘活’起来”等等,精心筛选范文,利用对比的讲授方法,让学生明白写作知识、方法,这样,学生改起作文如
鱼得水。小组互批结束后,还要再次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这一步至关重要,它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论
答辩中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五、抓住重点,提高讲评效率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学生的习作肯定会暴露出这样或那样的问
题和缺点。作文讲评不能面面俱到,贪多求全,而应该抓出重点。关注一些细枝末节问题,眉毛胡子一起抓,必然是顾此失彼、事半功倍。讲评的内容重点越明确、
具体、突出,对学生作文的针对性越强,给学生的印象才能越深刻,对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起到的作用将越大,实际效果也就越明显。
作文讲评的重
点,要根据这次作文的训练重点来确定,因为本次作文训练的重点,也就是学生写作的努力目标,学生能够达成目标就意味着写作的成功。作文水平的提高是一个循
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学生作文水平也正是在序列训练中各个重点各个得到突破而逐步养成的。关注了本次作文的写作要点,也就抓住了这次作文讲
评的关键。对于细枝末节问题,可以点到而止,而不必花费过多的精力和时间,也许这些问题或许就是下次训练的重点。同时作文讲评的重点也要抓住全班学生在这
次作文中表现出来的主要的、有共性的问题,对于那些次要的、个别学生的问题不宜作为评讲的重点。选择学生此次作文中的一两个主要问题作为讲评的重点,围绕
重点,给以“重锤”敲打,让学生在讲评训练中有所发现,有所体会,有所思考,有所收获,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的效率,做到“一课一得”。
总
之,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选择适合学生实际的方法,也需要教师辛勤、细致且长期不懈的努力。当写作不再成为学生一种沉重的负
担,当学生面对写作不再大倒苦水,而作为一种兴趣爱好时,我相信不但“作文难”会离我们远去,而且我们会有更多的机会欣赏到学生的生花妙笔。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
内容提要:
学生作文的全过程是思维主宰的过程,思维是作文的核心。“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用文字表达出来的。是作者把自己从客观事物中得到的材料,经过大脑加工制作,围绕一个中心组织起几十句,或几百句,写下来,才成为文章。这个过程中的所谓“大脑加工”就是思维活动。“文成于思”,就是说没有思维活动,任何人写不出文章来,文章是思维的果实与结晶。因此,作文教学就是训练思维的过程。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思维培养 创造性活动
正文:
我们都知道,学生作文的全过程是思维主宰的过程,思维是作文的核心。“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应”,是作者把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用文字表达出来,进一步说,文章既不是头脑里固有的,也不e68a847a686964616f331是天上掉下来的,文章是从客观事物中来的。是作者把自己从客观事物中得到的材料,经过大脑加工制作,围绕一个中心组织起几十句,或几百句,写下来,才成为文章。这个过程中的所谓“大脑加工”就是思维活动。“文成于思”,就是说没有思维活动,任何人写不出文章来,文章是思维的果实与结晶。因此,作文教学就是训练思维的过程。
一、作文促思维发展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五六年级作文要求是:“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这个过程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而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就是发展思维。所以作文教学对于培养学生思维很重要。
因为作文不是简单的反应学生的客观生活,不是摄影那样摄下生活原型,而是从认识事物到到表达事物的全过程中,进行思维的训练,从而形成正确的认识,达到准确表达。“园中之竹”,是客观事物,“眼中之竹”,是通过感知获得的感性认识;“胸中之竹”,是通过初步分析综合的思维过程,概括后在大脑留下的表象;“笔下之竹”,则是托物言志,借景抒怀。这个升华过程,就是思维的训练过程,学生在这样不断的作文训练中,便能发展思维,便能形成思维能力。
二、如何在作文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事物,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就是包括培养学生对事物有次序,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相互比较的观察和分析、综合概括的思维能力。教师在作文命题后,引导学生对题目的理解,或从拥有的作文材料中确定中心,这实质上是一种揭示事物本质,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训练过程。如何运用作文技巧写成一篇有条理、结构完整的作文来反映事物的本质呢?这需要教师采用灵活、多变、有效的教学手段,进行材料的组织安排,训练学生有明晰的思路,有条理、有逻辑的思路,这是一项逻辑思维训练,是一项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1、重视平时小事,创设作文情景,引导深入思考
思维总是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平时学生身边的事,孩子能身临其境,心有所感,如果及时抓住这样的素材加以指导,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并能够创造性地作文。记得有一次,一个孩子告诉我,某某同学拿了别人的签字笔,而在后来的调查中,我得知告老师的孩子并没有亲眼发现某某同学拿别人的东西,而是听别人说的。调查的结果发现告老师的孩子冤枉了同学,而被冤枉的同学也感到很伤心。看到这一情况,我灵机一动,于是现场要求全体学生玩一个传话游戏。请六个孩子到讲台作为传话人,然后我告诉第一个孩子一句话:“外婆给我讲了一个《狼和羊》的故事,她一会儿学狼‘嗷嗷嗷’,一会儿学羊‘咩咩咩’,夸张的表情逗得我哈哈大笑。”让他将这句话依次传下去,传过六个人后我让他们公布答案,结果全变了味,成了“外婆和漏斗”,当我说出原句后学生哄堂大笑,我追问他们:“为什么会这样?这个游戏的意义是什么?”孩子思考后最终在我的帮助下得出了结论: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决不能人云亦云。而先前告老师的同学也豁然开朗,主动向别人道了歉。接着孩子们便以“传话”为题写了一篇作文,效果非常好。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地观察并分析事物的本质,思维有了深入的发展。由此可见,事虽小,但只要好好地利用,灵活作文课堂,便能很好地引发学生思考,让孩子一下子绘出“胸中之竹”。
2、课内课外结合,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打开学生的思维广度和深度,作文时孩子的选材就丰富了,就能从多彩的生活中选取所需要的作文材料,把内容写具体,并尝试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刻地挖掘,写出新颖的文章。我主要从课内课外两方面入手培养。
首先把作文教学放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凡是选入教材的课文,无论从内容还是语言、技巧方面来说,都是文质兼美的佳作,因此就应当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让每一篇课文发挥最大的示范作用。这就需要我们应尽最大努力,让教学变得生动、精要和有效,并紧密联系学生作文实际,引导学生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更好的理解课文,体会遣词造句的妙处,然后运用到写作中去。这样做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提高写作能力。例如在学习《修鞋姑娘》这篇文章时,文章开头结尾都写到了我苦苦寻觅修鞋姑娘,接着以倒叙的形式展现了姑娘为我修鞋的一件事。我首先让学生感受文章结构。接着学习细节描写,学生认识到姑娘的真诚与信任,她的形象是通过我的心理变化展现出来的,“我”是线索人物。指导学生学习写人文章写作方法,并且体会是如何写具体的。学生的感悟或多或少地就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样便能在潜移默化中打开学生思维的深度。
紧接着便是课外延展,我介绍许多优秀的写人文章或者人物传记给学生读,让他们见多识广,开拓作文思路。同时尽早要求学生做好作文前的准备,留意生活中有特点的人,为写作积累素材。
每一篇典型课文,我都会尽最大的努力去拓宽学生作文的思路,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师生、生生赏评作文、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
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是相互联系的。只有善于思考的人,才能对客观事物作出正确评价。学生只有具备了这种思维品质,才能认识自己作文的优缺点,修改出好文章。
(1)生生互批作文。
学生写完作文以后,我一般会组织他们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在小组内进行讲评,即学生互改。在批改过程中,先学习别人的作文优点,扩展自己的思路,再用批判的眼光相互指出作文中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修改意见。在互改作文中,尤其要关注作文写得差的同学,老师要有意识地选择一个写作好的同学组织一个批改小组,将批改的作文一起阅读、一起讨论、提出意见,由组长写出批语,然后在读出来征求大家意见,从而保证人人在互评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受到教益。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学生们评出优秀作文大家共同评赏,与自己的作文进行比较。对带有共性的问题大家共同来分析、比较,总结出教训。然后,独立修改作文,争取修改出高质量的作文。整个过程孩子的认识就从感性到理性有了一个飞跃。
(2)师生共批作文
教师选择有特点的文章供所有同学共同批改,在批改时,遵循先差后好的原则共同修改。师生共同修改作文既有老师的指导,又有学生的直接参与,对于学生,从写作到批改作文,这又是一个飞跃的的过程,通过批改作文,孩子会带着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自己的作文,发现作文中的优缺点,语言的条理、语言的容量,语言的新颖会大有改善,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
综上所述,作文是一项综合训练。要想写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只有经过长时间的有效训练,才能达到要求。而作文的训练过程,也是思维的训练过程。作文教学不仅是训练语言,更是训练思维。教师不应拘泥于自己的思路给学生一个固定的框框,而要从平时的一点一滴中灵活开拓学生的写作思路,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升学生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只要我们精心施教,巧于引导,学生们一定在不断的倾吐中,思维得到发展,并最终形成能力。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中“多、差、慢、费”之疾久治难愈,而作文教学尤其举步维艰,究其原因,这与教师习惯于一厢情愿,常常忽视学生的主体意识息息相关。由于学生长期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对作文产生畏难情绪和严重的厌学心理,或草草应付了事;或东拼西凑,依着葫芦画瓢,造成千人一面,“异口同声”的可悲局面。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强化其主体意识,发挥其主动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探讨的热门话题。
厚积薄发,活水不绝
朱熹曾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作文难,难作文”的症结在于腹中空空,冥思苦想、搜肠刮肚也无济于事,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怎样改变这种艰难处境呢?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成什么文字。”因此,只有让学生不断从生活中吸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33取营养,作文才能春意盎然,意蕴常新。
观察是积累素材的重要方式,也是作文的必要前提。通过观察指导,提高学生的描摹能力,要引导他们深入生活,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对纷繁芜杂的生活现象,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进行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写出具体生动的观察日记来积累素材,丰富自己的题材库;为提高学生的创作兴趣,还要要求他们在每篇日记下边画上一幅与内容相关或相符的主题画,图文并茂,画龙点睛,这对学生想像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也是大有裨益的。
开展丰富多彩的竞赛活动,既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又能开阔眼界,培养其竞争意识,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生动活泼的写作素材。如果在活动过程中指导学生留心观察,那么,他们将想有路头,写有源头。如,演讲比赛、手抄报、书画竞赛、小制作小发明比赛、智力竞赛等,学生由不会到会,由失败到成功,由灰心失望到欣喜若狂,感触细腻,作文也自然就血肉丰满,颇具感染力了。利用各种节日活动,在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同时,让他们积累素材,如“妇女节”、“教师节”为妈妈和老师制作贺卡、献花或送小礼物等,让他们感受母亲的激动、老师的欣慰和自己的兴奋、幸福等情感碰撞的过程。让爱充满学生的生活空间,使之产生强烈的表达欲望。当他们情绪高涨,欲罢不能之时,再引导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写下来。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写,我口述我心,我手写我口,情真意切、异彩纷呈……学生真正成了作文的主人!
还要要求学生每天听新闻、收看“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节目,并准备一个本子,随时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有价值的东西记下来,不断从生活中引进鲜活之水,以弥补“三点一线”的生活模式视野狭窄的不足。总之,生活本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是绚丽多姿的,只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多指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做生活的有心人,勤观察、勤思考、勤动口、勤动手,久而久之,生活的积累丰富了,写作也就“发于心而形诸于外”,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了。
互改互评,百家争鸣
传统的作文教学,学生写,老师改;学生应付,教师忙碌;费时费力,劳而无功。教学中,要尝试把学生从被批评的被动牢笼中解放出来。每次学生作文结束之后,要根据训练目的提出具体的评改目标。再引导学生自改、互改,并建立互助组。评改时,先让作者朗诵习作,谈自己的构思;再听取其他成员对自己文章的评改意见,作者本人也可以针对别人的意见谈看法,表明写作的意图。最后将有代表性的习作交给老师批阅,教师再选取典型的作品在班上组织学生评改,以点带面,提供示范。这样,学生各抒己见,在寻找别人成功之处学习借鉴外,还挑出别人习作中值得修改的地方,大家思维活跃,积极参与,真正成了作文评改的主人,而不是消极应付,被动服从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地培养。生活是复杂多样的,作文形式当然也不能刻板划一;可以书面作文,也可以口头作文。课前三两分钟,让学生轮流演讲:或叙事或抒情,或奇闻逸事,名言佳句,总之,把学生看做活的现实发展的主体,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使之精心构思,自然表达。在长期的训练中,学生的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的能力都能得到锻炼和提高,这又何乐而不为呢?
人有脸,树有皮,人与生俱来就有一种强烈的自我表现欲望。学生尤其喜欢把自己的成就和智慧展现在众人面前,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享受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要善于发掘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并满怀激情的加以肯定和赞美,使之成为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精神动力。为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你还可以编辑《日记集锦》、《妙言佳句选》、《每周一记》、《优秀作文选》等,也可以把特别优秀的习作推荐到有关报刊,让学生的作品打出去,使之阔步走上领奖台。通过荐稿发表或参加各种竞赛,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精神,变“要我写”为“我想写”,“我要写”。这剂良药就可以使学生真正成为作文创新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