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写作
上帝赋于了这个世界,但是却没有把它赋于完美,所以才使这个世界上事事没有完美,不管人们怎么去努力都不会做到尽善尽美,总是有缺悍.
但是这个世界大概就是因为有了残缺才使这个世界变得接于近完美,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了残缺,人们也就无法知道这件事完美是怎样的,人们也就不会再有进步,不会有希望与追求,更不会有发展而言,因此残缺是完美的奠基石.
就像做人一样,没有哪一个人可以说自己做的是一个十全十美的人,没有一点的错与后悔.
生活中总是不尽完美的,它只给我们美的一半,而把另一半隐藏起来,总赋于我们热情,引诱我们去寻觅,却往往给我们留下的是怅然.人们往往在得到的时候同时
也会失去某些东西,就像人们常说的鱼和熊掌不能兼得,就像有时候我想到奶奶家吃饭,但书却在家里,就只能回家而不能到奶奶家.生活中是没有完美的,或许生
活正是有了残缺才使你的生活跌宕荡起伏.人生是一条悠远的长河,如果没有樵石,没有落差,没有高低不平曲曲折折的河床,那么也就没有美丽的浪花和响彻云霄
的涛声.如果生命没有残缺,那么就像徘徊在一潭沉寂的死水中,也许正是因为这样才让生活出现许多磕磕碰碰.这样才有美的感觉,残缺的美更耐人寻味.生活中
才更加体现出了美与残缺.
-----------------------------
残缺的完美
一个人,躺在一张放在江边的躺椅上,面对着美丽的夕阳无限感慨,生命中最后的一次落日,他带走了多少遗憾与彷徨.
他,是周瑜.
一
首未弹完的《长河吟》随着滚滚而去的长江流向了远方,美人的泪水湿透了他的衣襟,他仰天长啸:“既生瑜,何生亮?”他去了,一代风雅儒将,带着未了的心愿
去了.后人说他心胸狭窄,英雄气短.其实心胸狭窄也好,英雄气短也罢.你就是你,一个残缺的周瑜,三国中一个残缺的形象.
当他接过吴侯的宝剑,披上铠甲,跨上战马,带着吴、蜀的五万精锐站在江边时,谁都没有想到是这位年轻的将军改变了历史,使魏、蜀、吴成鼎足之势.然而这场战争也暴露了他的缺陷.
孔
明驾着一叶扁舟来到吴门,仅用三寸不烂之舌便说服吴侯出兵灭曹.作为吴国的杰出军事将领的周瑜又怎能不嫉妒.先是设计借曹操之手,除掉孔明,一计不成,又
生一计.害得孔明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借东风,好不忙乎.然而公瑾毕竟不是孔明的对手,次次的失败,却又不曾吸取教训.赤壁一战,公瑾名声在外,更加放纵自
己.孙刘联合本是上策,奈何与孔明积怨太深.南郡的失利,使他丢掉荆州还身负重伤;美人计的挫败使他“赔了夫人,又折兵”;假道伐虢的失败使他终不能忍受
耻辱,箭疮复发,一命呜呼.因为公瑾的英年早逝,“三气周瑜”的故事也因此广为流传.
“败在孔明手下,此皆公瑾妒人之才尔.”这是后人对你的评价.然而后人可知,周瑜妒才在于他是人,而不是神.周瑜之败,在与孔明是神,而不是人.人和神斗自然是要输的.因此周瑜的缺陷也造就了他的美.因为只要是人,都会有缺陷的.
周瑜是英雄,英雄就应该倒下,何况是一个气短的英雄.
公瑾走了,留下了美丽的小乔,留下了东吴悲痛的哭喊,留下了建业大街上的雪白,也留下了吴侯期盼的眼神……
他,一个气短的英雄,带着未收回荆州的遗憾走了,带着与孔明一决高低的气概走了,带着后人对他的评价走了,也带着对世间无限的叹息走了……
回顾历史,又有多少位像周瑜一样残缺的英雄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被无情的吞没,比如耿直的项羽,比如愚忠的岳飞……人们歌颂他们,不正是因为他们生命中的残缺吗?残缺造就了项羽,造就了岳飞,也造就了周瑜.
英雄就是英雄,是英雄就应该倒下,何况是一个气短的英雄,这就是周瑜—— 一个残缺的英雄!
----------------------------
完美的残缺
无情的时间悄然而逝,许多往事已经被我渐渐淡忘记了,然而.有一件事却在我的脑海里越来越清晰,时时刻刻鞭打着我的心.
那是暑期假的一天,我们一家三口乘车去看望多日不见的奶奶.那天天气出奇的热,阵阵热浪扑面而来,蒸得人透不过气来.在热浪的淫威下,一切都显得是那样的无精打采.
“这车怎么搞的,怎么还没有来?”顶着老大的太阳,大家都快有点吃不消了.我踮起脚,用手罩在眼睛上方挡住刺眼的阳光,伸长脖子向远处张望.终于,一辆客
车从远到近晃悠晃悠地开了过来.天哪,车上这么多人呀!我人小眼尖,早早就把车里的情况看得一清二楚.“又可能要练站功了!”我心里发起急来,不由在暗地
里憋着劲,心想:成败在此一“挤”.
车身刚刚停稳,还趴在地上不停喘粗气时,我就已溜到车门边.车门一打开,没等车上的乘客涌下来,我就充分发挥了身材“优势”,凭着自己瘦小身子钻了上去,
三下两下就把屁股落在别人刚刚离开的座位上.当时我心中的那个美呀,就别提了.坐上发烫的座位上,我得意地向车门望去,看那挤成一团的上上下下的乘客.最
后上来的是一个年过花甲的老奶奶,在车厢里被人群挤来挤去,显得很吃力,最后在售票员的搀扶下才总算是有了一块立足之地.
“哪位同志给老大娘让个座……”耳边不时传来售票员焦急的话语.售票员的话语让我心里咯噔了一下:“我是让还是不让呢?让吧,到奶奶家可有五十里呀,站这
么远也不容易;不让吧,能忍心让人家这么个老人在人堆里被人挤过来挤过去吗?这说得过去吗?”我真的感到很为难.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我最终还是决定尊老
爱幼,忍痛割“座”.我挪动了身子,刚想起身,但看到周围坐着的叔叔阿姨们却一点反应也没有.他们的表现使我心里又咯噔一下:“连叔叔阿姨都不让座,我又
何必当‘小雷锋’呢?再说,这么远要我站着去,我还真吃不消呢!”找到了这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我那稍e79fa5e98193e59b9ee7ad94331有动摇的心又踏实了,连忙扭过头到窗外去看风景.
就在这时,耳边传来一阵细细甜甜的声音,“老奶奶,您坐这儿吧!”这声音在嘈杂、拥挤的车箱里显得那样清脆,那样有穿透力.车厢里顿时静了下来,人们不约
而同地循声望去.透过缝隙,我看到说话让座的是一个和我一样大小的小男孩,只是比我娇小瘦弱些.就在此刻,我突然觉得我是那样渺小……
到终点站了,下了车.我急切地寻找着那位小男孩,因为我想对他说些什么.当我看到他时,我像触电一样,浑身一震,呆呆地愣住了,因为小男孩正一瘸一拐地向
前走去.小男孩子的身影渐渐变小了,最后离开了我的视线.我忽然觉得小男孩就在我的眼前,而且是那样高大、完美无瑕.
指导教师:王慈香
简评:在客车上,一瘸一拐的小男孩的让座震撼了在座所有人的心灵,虽然他的身体功能有所“残缺”,但他留给众人的形象却是那么的高大与完美
因小失大
生活就是生活,有的事情是注定的。有些人总想贪图那一点点的小利益,而因小失大。谁都不敢承认他从来没有因小失大过!因为我们做人总会贪心,做什么事都想走捷径。做事也想多贪图些什么,哪怕是小小的一点。而我也不例外,也有因小失大的时候。
记得那地那是一个金风送爽的秋天,家里的人都很忙,事情也总是做来不及。于是我,就被“用”上了。扫地、 擦桌子、拖地······对了,还有收晾在阳台上的衣服!说起这件事啊,我真是可悲可气!
我走到阳台,看着一排有一排的衣服,真是我看的眼花缭乱!衣服的“品种”琳琅满目!有睡衣、外套、袜子、短裤……数也数不过来。我先用眼光掂量掂量,觉定分三次拿。唉哟,唉哟。真累呀。我不禁体会到了家长们收衣服时那大汗淋漓、气喘吁吁的样子。转眼间,我已把第二次准备拿的衣服给收好了。我看着剩下的衣服,又振作了起来!
我把衣服一件一件的放在我的手上。不一会儿,我手上的衣服堆的像一座小山包,我也用尽了我能用的力气。正当我打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78988e69d83366算往楼下走时,才发现旁边还有两件衣服还没收。我想:就差那两件了,把那两件顺便收下去,等会就不用上来了。我慢吞吞的走到那,用一边手抱住衣服,用另一边手去够架子上的衣服。
只听哗一声,我手上大部分的衣服都掉在了地上!我连忙蹲下去捡,可不捡不要紧,一捡本来在我手上的衣服都掉在了地板上!真是头一回做事,坏事连连啊!
我在这里提醒同学们,做事千万不要太贪心!适可而止就好。不要为了小的利益,造成大的损失。
东汉时有一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其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
陈蕃欲“扫天下”的胸怀固然不错,但错的是他没有意识到“扫天下”正是从“扫一屋”开始的,“扫天下”包含了“扫一屋”,而不“扫一屋”是断然不能实现“扫天下”的理想的。
——老子云“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况《劝学篇》里说“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前苏联革命导师列宁也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
以上这些至理名言,都充分体现了“扫天下”与“扫一屋”的哲学关系,说明了任何大事都是由小事积累而成的道理。“莫以善小而不为”,“善”再小,也只有积善才能成德。雷锋同志就是从“扫一屋”做起的最好的典范,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做好身边每一件力所能及的小事。
表面意思是说一个房间都不去打扫 以后又凭什么平定天下呢?
仔细一想,陈蕃之所以不扫屋,无非是不屑而致。胸怀大志,欲“扫除天下”固然可贵,然而一定要以不扫屋来作为“弃燕雀之小志,慕鸿鹄以高翔”的表现,我则未敢苟同。
凡事总是由小至大,正所谓集腋成裘,必须按一定的步骤程序去做。《诗经·大雅》的《思齐》篇中也有“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之语,意思就是先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推广到兄弟,再进一步治理好一家一国。试想,一个不愿扫屋的人,当他着手办一件大事时,他必然会忽视它的初始环节和基础步骤,因为这对于他来说也不过是扫屋之类。于是这事业便如同一座没有打好地基的建筑一样,华而不实,连三四级地震也经不起,那可真是“岌岌乎殆哉”了。
这又使我想起许多老师曾经说过的学习基础问题。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重视钻研一些综合繁杂的大题 ,而不知不觉地放弃了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事到如今 ,后悔也不能够挽回失去的时间,便只有从头巩固,印象却淡多了。我受这种思想的危害已不浅,因而对“扫屋”的理解也就越之深,越发觉得其重要了。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这些都说明了没有平日的积累,纵然有最好的命运降临到他头上,他也只能手足无措地眼望它擦肩而过,那将是多么遗憾的事啊!所以我们必须先会“扫屋”,分清楚应先扫地还是先洒水,抑或是先拖地板;这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34样,在“扫天下”时,你才会知道哪些是应该马上解决的,哪些事可以暂缓,甚至放弃。
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堪称欲扫天下而先扫一屋的代表 ,他从小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目标 。在他的青少年时代,学习成绩是一流的,社会活动是广泛的。他办过报纸,写过文章,做过洋洋万言的演讲 ,有过人的口才与机敏,这些对于他日后出任总理时的雄才大略不能不说有相当大的影响。假若他没有当年脚踏实地的“扫地”工作,那么,当他面对一个6亿人口的泱泱大国,面对纷繁复杂的国内外局势,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天灾人祸,他能够当好日理万机的国家总理吗 ? 这说明周总理“扫天下”的光辉革命业绩与他早年的“扫屋”工作是分不开的。
“扫屋”与“扫天下”一脉相承,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排斥“扫一屋”呢?其实告诫我们成大事者需要从小事做起,脚踏实地头顶青天,踏踏实实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小事做多了就成大事了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7a64e58685e5aeb9334”国旗下,刘校长正在侃侃而谈、旁征博引地给我们做演讲。他的精彩演讲,博得台下一阵阵热烈的掌声。
刘校长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第一个故事发生在美国。说的是有一家汽车公司要招工,有一个叫福特的人前去报名,另外还有两个人也去应聘。老板在和每个人谈话之后,还没有最后决定到底用谁。福特认为,另两个人都比自己学位高,自己很可能选不上。这时,老板叫福特进去,说:“我宣布你进入我们公司。”福特问其原因,老板说:“由于你做事认真、细心,很注意小节,所以我相信你一定能做大事。”从此,福特工作更加认真、细心,掌握了许多知识和技能,最后自己开了一家“福特汽车公司”,成为世界著名的“汽车大亨”。
第二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世界级运动会在日本举行。当闭幕式结束时,令人惊讶的是,一个近十万人的体育场,不管是运动场还是观众席,竟连一片小小的废纸都找不到。这件事,世界各大媒体均有报道,对日本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而在我国某地,一次简单的升国旗仪式之后,满地的果皮纸屑,废报纸、塑料袋比比皆是。不幸的是,这件事也被一个外国记者报道出去,而且还和发生在日本的事件作了对比,对我国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
听完这两个故事,我感到无比的惭愧。惭愧的是自己平时不注意小节,没有养成讲究卫生和爱护环境的好习惯。平时喝完牛奶的袋子总是随手一扔,身旁有垃圾箱也懒得去放。在校园里,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地上有好多的纸团和瓜果皮,但是没有几个人会主动上前把它捡起来放进垃圾箱。老师一次又一次的叮嘱,我们大部分人都把它当成了耳旁风。这种不良行为,渐渐成了习惯,给我们美丽的校园增加了许多黑点。更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有些同学随地乱扔东西,别人看见让他捡起来时,他竟说那东西太脏,不愿去捡。既然你知道它脏,为什么还要随便乱扔呢?为什么不能知错就改,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一个美丽的校园呢?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让我们牢记前人的古训,时时处处用这句话要求和鞭策自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良好习惯、知错就改的好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