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写作
我们的家乡在嵊州.嵊州是越剧之乡、围棋之乡、竹编之乡、茶叶之乡、领带百之乡,被称为“山水嵊州”.
嵊州四面环山,景色秀丽,山水相连,有四度明山、西白山、城隍山、南山湖景区、剡中第二泉、百丈飞瀑、红知佛寺……还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
我爬过很多山,印象最深的是西白山.西白山很高有1095米.那里树林茂盛道,鸟语花香、泉水丁冬,古树参天,盛产得榧.香榧是我们嵊州的特产.香榧树很高,要等几十年才内会结果,人们要爬上树才能摘到它的果子.香榧外壳很硬里面有一层黑色的衣服容,香榧吃进嘴里香香的、酥酥的.
你也是嵊州人吗?我也是哦~
嵊州榨面,历史悠久,制作精细,是赠送亲朋之礼品。前清时已驰名,是嵊州传统特产之一。
嵊州榨面主要分布于崇仁、中南、黄泽、临城等区,其中以崇仁区为主要产区。湖荫、溪滩榨面,享有盛名。全市年产约300-400吨,但由于榨面产7a64e4b893e5b19e336品率低,100公斤白米仅产榨面80公斤左右,粮食浪费大,所以在粮食困难期间,曾一度下降到年产50来吨,为了节约粮食,提高出品率,改进加工工艺后,质量有所下降,故迫使恢复老工艺,保持传统特色。三中全会以来,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随着粮食产量提高,榨面也得到恢复发展,不少农民引进电动磨粉机、榨面机。据1985年统计,拥有老式木榨300余台,机榨26台,榨面生产很兴盛。
嵊州榨面,做工考究,风味好,形似面条,具有韧而不硬,干而不易碎的特点。
榨面干燥蓬松,透气性好,耐储藏,经济实惠,是家庭生活常备的优质干粮。
榨面烧煮方便,荤素两便,炒放都可,并可做羹和菜,如加鸡蛋,或打蛋化于榨面烧煮中就叫鸡子榨面,在乡里是用来招待新女婿或贵客的点心。
榨面是嵊州人经常赠送外地亲戚必不可少的特产。外地回乡探亲作客者,亦多以携带榨面,回家与家人团聚吃面品尝为快事。1962年马寅初先生回嵊探亲,也买崇仁榨面带往北京。一到逢年过节,集市上榨面买卖更兴旺。
榨面系精制灿米制作。经洗米、浸润、磨细、压榨、静渗(亦称微发酵)、搅拌、成稞、煮稞、冷却、上榨、成面、煮面、冷浸、分条于竹笠中成圆盘形、避烈日、背风晒干等二十多道工序制作而成。榨面形似圆盘,条细而均匀,无毛刺和并条,蓬松平叠无断头,略呈半透明状,有光泽,面条直径约1-1.2毫米为中版,1.4毫米以上为粗版,0.8毫米以下为细版,以特制晚灿米为原料加工的,直径0.6毫米的榨面称羊毛榨面,可用热水瓶开水浸泡,加上佐料就可当点心。是榨面的上品,出产很少。
嵊州榨面是绍兴嵊州特色小吃,有“江南第一面”之称。嵊州榨面历史悠久、风味独特。如今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榨面发展受阻。为解决这一难题,昨天上午,嵊州市榨面商会正式挂牌成立,就此开启了榨面产业新的里程碑。
近年随着人们对绿色、健康食品的的了解,被美誉为“江南第一面”的嵊州榨面榨面逐步走出了嵊州,走进了中国的各大城市,引发了当地饮食行业的改革。目前,嵊州殿前村,有家庭作坊性质的榨面户40多户,每户年收入约在7万左右,而村民摊晒榨面的场景也成了当地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吸引了各地的游客及摄影爱好者。
生产规模、卫生、天气等因素制约着榨面从传统加工业走向企业生产规模化。据嵊州榨面商会会长陈柯均先生介绍,每户榨面户的产量实际上不多,一些生产卫生也不过关,更严峻的是,由于榨面生产比较辛苦,许多年轻人对祖辈的这一传统工艺失去兴趣,导致榨面产业面临后继无人的现象,这让不少人产生了担忧。“成立这个商会对榨面产业向企业生产规模化迈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步,今后,我们将对榨面产业进行统一规划,大力拓宽其生产销售渠道,并使其生产质量达到规范化。”嵊州市专家学者在嵊州甘霖镇殿前村共同参与了“殿前杯”嵊州市首届榨面文化研讨会,对嵊州榨面文化的历史、发展现状及未来之路等进行了研讨。
制作方法
煮法 将佐料(如笋干、开洋、青菜或者雪菜、肉丝等)放入沸水中煮1至2分钟,然后放入榨面,继续煮约2分钟,配上您喜欢的佐料及调料即为美味之汤面。如果家里刚杀了鸡,如果你喜欢的话,还可在在放入榨面之前的沸水中浇入一些鸡汤就更美味了!
煎炒法 将榨面放入沸水中煮约2至3分钟,捞起沥干后拌上适量调和油、酱油及一些你喜欢的佐料(如肉丝、鸡蛋丝、榨菜之类)即可煎炒出美味可口的嵊州炒榨面了。
嵊州
嵊州,位于浙江东部,北邻杭州150公里,东靠宁波110公里。全市总面积1784平方公里,总人口74万,辖17个乡镇、4个街道。1995年8月2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嵊县设嵊州市,是著名的“越剧之乡”、“领带之乡”、“围棋之乡”、“茶叶之乡”、“竹编之乡”。
嵊州古称剡县,历经了2148 年历史。这里早在秦汉之际就建县称剡,有秦始皇东巡时挖剡坑以泄王气的遗迹。唐初曾设嵊州,北宋年间改称嵊县。嵊州自古以来就名声遐迩。唐朝大诗人李白的诗“东南山水越为最,越地风光剡领先”的剡指的就是嵊州。嵊州的秀美山水,吸引了众多的文人墨客、贤士名流人剡揽胜。王羲之、戴逵等人在嵊定居终老剡地;李白、杜甫、陆游等诗人多次来嵊州游历,留下了不少咏剡的佳作绝句。“此行不为鲈鱼脍,自爱名山入剡中”,“剡溪蕴秀异,欲罢不能忘”等著名诗句,就是对嵊州秀美山水的由衷赞叹。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嵊州的青山、剡溪的绿水哺育了这里众多仁人志士和优秀人才。这里是海内外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理论家马寅初的故乡,音乐家任光、辛亥革命志士王金发、近代山水画家郑午昌、当代画坛名家刘文西、著名优家魏金枝、理论家邢贲思、围棋国手马晓春、琵琶演奏名家章红艳都是土生土长的嵊州人,袁雪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61芬、范瑞娟、傅全香、王文娟等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也都是嵊州人。
嵊州是海内外闻名的“越剧之乡”。嵊州是越剧的发源地,越剧既是嵊州的特色文化,又是嵊州的传统产业。古有“锣声响响,田稻长长”之说,今有“嵊州人,人人都能唱越剧;越剧团,团团都有嵊州人"之誉。越乡已被人们作为嵊州的代名词。嵊州儿女创造了越剧艺术,越剧已成为嵊州人民的宝贵财富,并且使嵊州进人了“全国文化先进县(市)”、“浙江省文化先进县 (市)之列"。
这些资料应该够你写的了!
历史悠久—— 嵊州因茶而名
嵊州市地处浙江东部,会稽山、四明山、天台山三大山脉环抱,得天独厚的盆地小气候环境十分适宜于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历来就是嵊州市的一项传统特色产业。由于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土壤肥沃,山区多云雾,嵊州所产的茶叶具备香气馨郁、滋味醇和、经久耐泡等品质优势。
嵊州市茶叶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汉代就有种植、采制和饮用。晋代,捣制茶饼、常年煎饮已甚流行;在南朝宋刘敬叔著的《异苑》一书中,即有“剡茶”记载;到了唐朝,嵊州已经是浙东著名的产茶大县,《茶经》作者陆羽曾有诗云:“月色寒潮入剡溪”,并来嵊考察“剡溪茶”,为后世留下了“剡茶声,唐已著”的记载。在元、明、清各个朝代,“剡溪茶”作为名茶,历来都是朝廷贡品,“泉岗辉白”茶在清末还被列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抗战前夕,嵊州茶叶产量更是创造了年产5000吨的历史记录,这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从一定程度上来讲,历史上的嵊州因茶而闻名于世。
产业现状—— 产量全国前茅
最近20年来,作为我市的一大特色产业、致富产业和支柱产业,茶叶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我市先后获得了“中国茶叶之乡”、“全国无公害茶叶出口基地示范县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64(市)”、“中国出口茶生产基地”和“龙井茶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区”等荣誉称号,市政府还被中国茶叶学会、农民日报社评选为全国20个“中国茶叶发展政府贡献奖”之一。
据市林业部门提供的数据,全市现有茶园面积17.8万亩,茶叶加工企业1000多家,2008年,全市茶叶产量2.26万吨,茶叶产值近5亿元,其中名茶生产量5410吨,产值3.66亿元;年加工出口珠茶6万吨以上,出口量占到全国的60%以上。茶园面积、产量产值、绿茶出口量、出口总值等均居全国前茅,嵊州市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无公害茶生产中心、名优茶生产中心、绿茶加工出口集散中心。
茶叶品牌之“痛”
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市现已有茶叶注册商标27只,并涌现出以“越乡”龙井为代表的多个名茶品牌,“皇帝”、“泉岗辉白”、“舜皇云尖”等品牌开始在市场上占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越乡”、“皇帝”品牌还被授予浙江省著名商标和浙江省名牌产品,“舜皇”商标被评为绍兴市著名商标。虽然茶叶品牌众多,但与“西湖龙井”、“安吉白茶”等品牌相比,嵊州茶叶品牌在市场占有率、知名度等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
与此同时,在产业经营活动中,不少企业和名茶经营户“各自为政”,没有注重发挥品牌在市场经营中的整体地位和经济效应,这无形中削弱了“越乡”等品牌在市场中的声誉;其次是品牌宣传上,没有重点突出品牌,使“越乡”等品牌在市场上与其它各地的品牌拉开了距离;再次是发展战略上,我市还没有一个事关长远发展的产业规划。“因此,选择一个品牌作为区域品牌,进行统一规划和整体培育,成为嵊州茶叶界普遍关注的一件大事。”在采访中,不少业内人士都这样认为。
运用“有形之手”
2008年6月,市政府出资收购了身兼“浙江省名牌产品”、“浙江省著名商标”、“浙江省十大名茶”提名品牌的“越乡”商标,把“越乡”作为嵊州名茶的区域品牌进行整体培育和推介。同时委托浙江林学院茶文化研究院制订“越乡”品牌规划方案,使“越乡”品牌在近期、中期和长期有一个系统的发展策略,从而促使“越乡”名茶真正走上了茶叶“名牌”发展之路。
市政府出资收购“越乡”商标后,下一步的关键是如何进行“越乡龙井”品牌的运行和推介。记者4月10日从市林业局获悉,我市已经专门成立了品牌管理办公室,负责“越乡”品牌的管理、推介等工作,同时组建了嵊州市越乡名茶协会,通过协会加强对“越乡”商标使用企业的监督管理。为进一步提高“越乡龙井”的质量,我市还将加强对茶农、企业的技术培训,从茶叶的种植、施肥、病虫防治,到龙井茶的采摘、炒制、包装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技术指导,确保“越乡龙井”的质量整体上有较好的提高。
规范“四个统一”
“在品牌建设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做好四个统一,即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标饰、统一质量标准。”市林业局品牌管理办公室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统一商标方面,我市将主要采用“越乡商标+企业商标”即母子商标的形式进行运作,目前已与通过QS认证的9家名茶企业签订了“越乡”商标许可使用合同。
同时,我市还邀请专业机构设计了一套体现越乡文化特色的茶叶包装,并根据省级地方标准《越乡茶》质量标准,对“越乡龙井”进行统一生产、加工、收购和销售。下阶段我市还准备到北京、济南、杭州等大中城市开设“越乡龙井”专卖店,进一步拓展“越乡龙井”的销售市场。通过参加各类博览会、展示展销会、名茶评比活动,开展多种途径、多种形式的品牌宣传,争取“越乡龙井”在今年的评选中,力争能冲进“浙江省十大名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