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写作
答:
1、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新鲜又奇妙,突出外祖母的仁慈来和对“我”的疼爱,以及她在“我”心中留下自的永不磨灭的印象。
2、不能。“睁”是描写外祖母微笑时的神态,如果改为“瞪”,就与“微百笑”的神态相矛盾了。
3、“度可爱的动物”是指猫,这里是说外祖母知“像这个可爱的动物”。这说明外祖母虽然胖,但不呆滞,是一个饱经生活磨难却永远年轻的人。“一根不断的线”指外祖母无私的爱,她为人善良道公正、聪明能干、热爱生活。
1、文章的第一段是外貌描写其中着笔最多的是外祖母的头发。这里作者写出了她头发的什么特点
答:多、黑
2、第二段中的“样子很凶”是和上文“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相呼应是和下文“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zhidao的腔调说” 进行 对比 表现出外祖母 外表凶悍而内心慈善的特点
3、选文写祖孙俩的一段对话。这段对话主要有哪三层意思 答内
(1)外祖母抱怨自己年岁大了,连梳头发的力气都缺乏容了;(2)外祖母以自己年老患失眠而对外孙表示出宽容;(3)外祖母不因自己的生活习惯影响他人休息。
4选文中外祖母对“我”所说的那句“你小点声说”极有表现力。结合全文想一想外祖母为什么这样关照我这对表现全文的主题思想有何作用 答
辛劳一生而无丝毫抱怨,即使体力不支也不愿支使儿孙们,一片慈善之心也···
文章《童年的朋友》 选自高尔基《童年》
一、原文
童年的朋友
高尔基
我醒来时,轮船又颤动着噗噗地响了。船舱的窗户明晃晃的,像一个太阳。外祖母坐在我身旁梳头,皱着眉头,老是自言自语地咕哝着。她的头发多得出奇,密密地盖着两肩、胸脯、两膝,一直垂到地上,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她用一只手从地上把头发兜起来提着,挺费劲地把稀疏的木梳齿儿梳进厚厚的发绺里;、她的嘴唇歪扭着,黑眼珠儿闪耀着气愤的光芒,她的脸在大堆的头发里变得又小又可笑。
她今天样子很凶,但当我问起好的头发为什么这样长的时候,她还是用昨天那样温暖而柔和的腔调说:
“看来这是上帝给我的惩罚,上帝说:给你梳这些该死的头发去吧!年轻的时候,我夸耀过这一把马鬃,到老来我可诅咒它了。你睡吧!还早着呢,——太阳睡了一夜刚起来……”
“我不想睡!”
“不想睡就不睡好了,”她马上表示同意,一面编辫子,一面往沙发那边瞧,母亲就在沙发上躺着,脸朝上,身子直得你一根弦。“你昨天怎么把牛奶瓶子打破了?你小点声说!”
外祖母说话好似在用心唱歌,字字句句都像鲜花那样温柔、鲜艳和丰润,一下子就牢牢地打进我的记忆里。好微笑的时候,那黑得像黑樱桃的眼珠儿睁得圆圆的,闪出一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光芒,在笑容里,快活地露出坚固的雪白的牙齿,虽然黑黑的,两颊有许多皱纹,但整个面孔仍然显得年轻,明朗。但这面孔却被松软的鼻子、胀大了的鼻孔和红鼻尖儿给弄坏了。她从一个镶银的黑色鼻烟壶里嗅烟草。她的衣服全是车黑的,但通过好的眼睛,从她内心却射出一种永不熄灭的、快乐的、温暖的光芒。她腰弯得几乎成为驼背,并且柔软得也像这个可爱的动物。
在她没来以前,我仿佛是躲在黑暗中睡觉,但她一出现,就把我叫醒了,把我领到光明的地方,用一根不断的线把我周围的一切连结起来,织成五光十色的花边,她马上成为我终身的朋友,成为最知心的人,成为我最了解、最珍贵的人,——是她那对世界无私的爱丰富了我,使我充满了坚强的力量以应付困苦的生活的。
二、写作艺术
作为前苏联的著名作家,高尔基的作品曾经吸引并鼓舞了几代中国人。其中,他的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更是对于亿万国人影响巨大。《童年的朋友》是从第一部里节选出来的,篇幅很短,也没有什么故事情节,但只是凭借着单纯的零碎的描写,这篇小文就把一位伟大的老人栩栩如生地展示在了我们面前,可谓“佳作天成”。
细细品来,它的成功之处其实也是所有此类文章的成功之道。
一、他有一颗热爱、感激外祖母的心。
就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一颗心,你会发现文中的一字一句都饱蘸了作者的深情。他把自己的由衷的爱和感恩通过文字纤细入微地表现了出来。梳头的外祖母,边唠叨边梳理自己浓密的头发,并不美甚至有点凶的样子,给小人儿的感觉却是可笑又可亲,在那细致而不罗嗦的描写里我们能够读到,连老人家的牢骚都有几分亲切的味道。不止这样,那些话语在小孙子的心目中,是那么动人。她微笑的样子,她被生活摧残的面孔,她弯得有点驼的背……都是那么美!
如果说前六段是曲笔的话,那么最后一段就是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了。作者发自内心地说外祖母是那个把他从黑暗中叫醒的人,而且强调了她是自己终身的朋友,是自己最知心的人。不仅如此,她还给了自己应对这个社会的力量……这是何等的地位!这又是何等的影响力!我们可以由此推知:如果没有外祖母,那个弱小待塑造的孩子会变成什么样子呢?
二、他有一双时刻追随外祖母的眼睛。
所有的一切都是从“我”——一个孩子的眼睛里折射出来的。你瞧:从那个早晨开始,从“我”睁开惺忪的睡眼开始,“我”就未曾把目光离开过外祖母片刻。“我”一眼不眨地注视着她的梳头,目不转睛地和她说话,关心着她的每一举动……把她的一切尽收眼底。多么浓郁的情感!正是由于这份情意,一个孩子把他全部的注意力完全倾注在了这位他钟爱的老人身上。那双须臾不曾经离开的眼睛,摄像机一样留住了生活中的一切。
三、他有一支灌注情感与灵感的巨笔。
假如只有心与眼,而缺乏了语言,也许我们永远无法了解这位可敬的外祖母。而高尔基,他恰恰有如此的才华。情与灵的结合成就了杰出的作家,也成就了我们的读者。
细而不腻的描写。写一位并不完美的人并不优雅的行为,怎样才能写得既不虚假又不让人读了心生不悦呢?在首段关于梳头的描写里,那多得出奇的头发,很是吓人,可“乌黑乌黑的,泛着蓝光”却给予了它生气。接下来,作者细细密密地把祖母的一系列动作一一道来:把过多的头发“兜起来提着”,把木梳费劲地“梳进”去……挺麻烦的一件事,但后面,被“歪扭的嘴唇”、“气愤的光芒”、“又小又可笑的脸”一冲淡,刹那间真实质朴了。一连串的描写,细致而不腻味。
推陈出新的比喻。这是本文的亮点。作者巧妙地、创造性地运用了比喻这种修辞,产生了难以言表的表达效果,也给了节选的短文极大的美感。他把外祖母说话的声音比做温柔、鲜艳、丰润的鲜花,这比喻又美妙又独特,一下子使得外祖母的形象变得格外地美丽,而且是一种超越容颜的不朽的美。他把外祖母的眼珠比做黑樱桃,红艳艳的樱桃闪烁着水晶般的光泽,特别诱人。黑的,可以想象它的光彩与剔透。他把外祖母的腰比做驼背,写尽了外祖母的辛劳。他用五光十色的花边来比喻外祖母出现后“我”的光彩夺目的生活,突出地表现了外祖母对于我的重要与无可替代。
质朴深情的赞美。最后一段,作者直抒胸臆,诚恳地道尽满腔的感恩。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一片深情。
佳作就这样慢慢地产生。
《 童年的朋友》教案
教学目标:
1 学习并掌握通过外貌、语言生动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 感受外祖母对高尔基的深远影响。
课前学习:
1 朗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设计字词训练题,考考他人。
2 搜集资料,了解高尔基的生平及主要作品。
课堂学习:
一 导课
1 教师布置学习任务:口头作文《我童年的朋友》。
2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全班交流。
3 学生相互简要点评口头作文,能说说习作的优点与不足。
1 教师结合学生的点评,引出高尔基的《童年的朋友》。
二 检查预习:
1 考考你(学生相互出题,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2 我了解的高尔基(学生介绍作者生平及主要作品等。)
三 整体感知
1 教师组织学生集体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外祖母的形象及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
2 学生自由阅读课文,思考:
⑴ 从作者的描写中可以看出外祖母是怎样一个人?
⑵ 文中流露出作者对外祖母怎样的思想感情?
3 学生阅读思考,小组交流,再全班交流,达成共识。(板书交流内容)
四 细品课文
1 教师呈现三个问题,要求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做笔记。
问题⑴ 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的方法?试举例说明。
问题⑵ 你最欣赏文中的哪一处(或几处)描写?请说出你欣赏的理由。
问题⑶ 文中哪些语句最能让你感觉到外祖母确实是作者“童年的朋友”?她对作者精神世界的影响有哪些?
2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合作学习,再全班交流。(提醒学生及时修改笔记)
五 再读课文,质疑、创新。
1 学生自由轻声朗读,能找到最合适的语速、语气、语调,走进作者用优美语言营造的美好的情感世界。
2 示范朗读。
3 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2 学生谈谈自己对文本的独特见解。(在前面的交流中未有的看法。可从内容到形式,情感到哲理等方面去发现,鼓励学生个性化阅读。)
六 重写《我的童年朋友》,着重运用好外貌、语言的描写方法,鼓励运用其他描写方法,要能传递真诚的情感。
七 交流习作,相互点评,总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37结写好人物外貌及语言的经验。
人物的外貌,主要指人的面容、神情、体态、衣着,还包括风度、打扮、习惯性的动作等。
写人物的外貌首先要注意观察人物的面容、神情、体态、衣着,然后依据是否有特征和是否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进行取舍;在表达上要注意具体、生动、有条理。
人物的语言:“言为心声”,语言与人物的思想性格关系密切。描写人物语言的基本要求是有“个性”。所谓“个性”,就是指人物在年龄、身份、性别、用语习惯、思想认识等方面不用于他人的特征。描写时应注意对人物语言的取舍,不能有言必录。不光写出什么人说什么话,还要把握怎样说出要说的话,要善于选取富有生活气息的语言,对话符合人物各自的身份,同时还要注意人称的变换。
八 自我反思及评价
九 课后作业: 1 背诵最后一段
2 课外阅读《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