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写作
丝娃娃——贵阳特色小吃
很多时候当人们第一次听闻它的大名---丝娃娃,不禁让人联想到“死娃娃”或者“撕娃娃”,当然,这些都是地方口音的误解。丝娃娃小吃的场面是宏大而缤纷的。
丝娃娃,是一种街头最常见的小吃,猛一看颇似产房里初生的婴儿被裹在“襁褓”中。“襁褓”是用大米面粉烙成的薄饼,再卷入萝卜丝、折耳根(鱼腥草)、海带丝、炸黄豆、糊辣椒等。又名素春卷。数个长桌拼成一个巨长的摊子,上面摆满了各式粉丝(此丝非彼丝),红黄蓝绿青紫黑,相辉交映、此起彼伏、来路不明。 而桌边坐着各色可疑人士,人们无不面色红润、表情慷慨、手脚利落、嘶嘶有声地忙碌地咀嚼着。场面的确令人向往并跃跃欲试。一般在友人的循循善诱下,将信将疑地坐下并笨手笨脚地包裹着、慌慌张张地浇灌着,呲牙裂嘴地吞吃着,然后心满意足地辣得跳将起来。它就是这么吃的。当你坐了下来,热情而油渍渍的摊主会问你:“要多少?一份两份?”当然你是茫然的。面对花红柳绿的这么一桌,一份是什么意思?
其实一份就是十个,十张皮!现在你明白,要吃这堆来路不明的东西,你的确是需要个容器,不是碗盘,是皮子。谁的皮?当然是面的皮,不是你想的饺子皮,当然这个饺子也不是大家认识的那个蒙古饺子。提到饺子是让大家的思路回到面皮这件事上。它是很浅薄的面皮,薄到饺子皮横向切十份,或者更多,就那么薄。皮到手了,摊主会给大家一个小碗,里面装的是酱油、醋、辣椒、花椒、葱、蒜、香油、还有的就是每家不e69da5e6ba90e799bee5baa6e997aee7ad94330传的秘方了,反正一家的生意好不好,他们的秘方是很重要的。大家是不是在想前面提到的长长的桌子上有什么了。基本上,一人的面前是应该有二十个以上种类不同的碗碟的,初次见娃的人无不为眼花缭乱而欢呼。
丝娃娃别名素春卷,是一种贵阳最常见的小吃。乍听这名字,真吓人一跳,如同《西游记》中唐僧面对高徒拿来娃娃状的长生果大喊:罪过,罪过!丝娃娃因其形状上大下小犹如薄包的婴儿,故名。“襁褓”是用大米面粉烙成的薄饼,薄薄如纸却—只有手掌那么大。再卷入萝卜丝、折耳根(鱼腥草)、海带丝、黄瓜丝、粉丝、腌萝卜、炸黄豆、糊辣椒等。在吃的时候,当然少不了注入酸酸辣辣的汁液。而这汁液是取绝于味道优良的精髓,每家都有其自己的独门绝招。
丝娃娃价格便宜,口感优良,备受欢迎。贵阳市众多丝娃娃小食摊沿街而摆,颇具特色,每个摊拉得较长,一溜排的小凳子。摊位上摆满了各种各样的菜丝,有一二十个品种。菜丝切得极细,红、白、黄、黑等各种色彩相间,十分漂亮。摊主会在食客面前摆一小碟薄饼和一碗当地口味的调料,让食客兑料,摊上的调料、白糖、酱油、醋、熟油等一应俱全。丝娃娃为直径两寸大小的小圆片,裹着少许粉丝、绿豆芽、莴笋丝、海带丝、萝卜丝以及油酥黄豆等。吃时用小勺浇上由酱油、食醋、辣椒、香葱、味精等配制而成的调料,外软里脆,酸辣可口,别有一番风味。 时今丝娃娃也等入了大雅之堂,婚嫁喜礼中也堂儿皇之的上了酒桌,是发扬地方文化还是取其意头——娃娃,不得而知。在北京也能吃到这种黔味传统小吃。素菜脆嫩,酸辣爽口,在入口的瞬间一股清凉沁入心脾,令人无比舒畅。
过新年,自然少不了走亲访友。走亲访友,自然少不了推酒把盏论英雄,里短家长道亲情。
去小姨家,身为厨师的小姨夫亲自下厨炒得美味佳肴,端于桌上。小姨则拿出好酒和各种饮料招待宾客。如今,与亲朋好友相约餐馆的机会越来越多,偶尔的家中小聚,则显得既简约又温馨,质朴中透着浓浓的亲情。
小姨夫做厨师多年,厨艺精湛,现在已是老师的他培养出了不少徒弟。但一说起小姨夫的手艺,小姨总有些不屑:别看他在餐馆炒的菜好吃,在家里炒的菜还是家常菜,味道逊色了不少。一旁的小姨夫却也振振有词:在单位炒出色香味俱全的菜肴是我的本职工作,可是在家里,我更愿意做一个普通人,炒得几个家常菜,虽简单,心情却舒畅得很。
我笑着说,小姨夫的手艺很不错啊,自己炒得的菜肴,色香味或许不及餐馆中的菜肴,但里面却融进了一份浓浓的亲情,有人情味,这种佐料是任何餐馆中的美味佳肴都所不具备的。
小姨笑了,释怀地说,照你这么说,你姨夫炒的家常菜倒比餐馆的美味佳肴更珍贵喽?我坚定地说,那自然是。有钱难买亲情在,有料难调心情好啊。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在餐馆中,一道鲜美的菜肴是食材、佐料、调料的精妙配比,是对时间的精妙运用。各种要素如果比例失衡了,菜肴也就有了不同的口味。而中国人最注重的是口味。一旦口味变了,这道菜的价值也就大打折扣了。
可在家中,家是亲情凝聚的温馨港湾,人情味更胜于菜的味道。就比方说,大姨夫知道大姨特别喜欢吃酸,于是就在炒白菜时多放一些醋,别人或许觉得难以下咽,大姨吃着却特别香。我父亲特别喜欢吃母亲腌的臭鸭蛋,每当见到臭鸭蛋,别人都捂着鼻子,父亲却吃得津津有味,还情不自禁地说,当年就是这臭鸭蛋的味道,让母亲走进了父亲的世界,从此便再也离不开。
至今犹记《舌尖上的中国》中有一段经典解说词:“……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才下舌尖,是味道的妖娆浸入;又上心间,是情怀的积淀升腾。可见菜的味道融入了人情味才会意义深刻,才会让某道菜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经久不息,愈久弥新。
如今,社会在飞速发展,人们逐渐喜欢上了快餐文化,亲朋好友之间的交流也变得快速复杂起来,亲情中融入了金钱、名利、地位、利益等各种佐料,这种亲情少了许多人情味,多了e799bee5baa6e59b9ee7ad94339几分铜臭味,经不起时间的推敲,也经不起风雨的洗礼,最终会变了味。
这天,小姨夫当主厨,我们这些小兵们当下手,不大会儿的功夫,满满一桌菜就出现在了餐桌上,厨房里的各种香味也就跟着飘到了餐厅。然后,满满一屋子人,围着一张不大的餐桌,挤在一起,品着家常菜,喝着家常酒,随意地说着家乡话,无主题地聊着日常琐事,或激励争辩,或善意调侃,或衷心祝福……无不舒心惬意,情意绵绵,一种亲情在餐桌周围传递,蔓延,升华。
舌尖上的亲情,有爱的味道,思念的味道,还有不离不弃的味道……足够让人用一生去品味,去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