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158文章网日期:
返回目录:作文写作
“文化”作文,你是否浪漫依然
近年来,一支以古典的方阵,熟悉的名人,新编故事或故事新编为特点的作文异军突起,高分频出,并被美称为“文化作文”,似乎与时下流行的“文化散文”颇有些渊源。
且看一些知名之作。2002年湖北考生《昭君的选择》、《陶渊明的烦恼》;2003年湖北省高考满分作文《孙悟空下岗记》、《宝钗鸣冤》,河南优秀高考作文《李白的泪水》;2004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苏轼的赤壁》;2004年重庆市高考六篇满分作文,除《我是一只想死的老鼠》外,其余五篇均为文化作文;2005年四川省五篇高考满分作文均为文化作文……
仔细推敲,不难发现,这里面更多的作文是造出来的。800字的作文,搞成几个段落,每个段落拿一个古人来说事,引上几句名言,用上几句华丽词藻,发几句感慨,搞上一些排比句,便大功告成,真是从此不怕考作文!且不说这中间多少张冠李戴、“关公战秦琼”式的笑话,单就这种作文从少数省份蔓延到全国,从高考蔓延到中考的趋势看,从其对日常作文教学的影响和中学生精神成长的扭曲来看,实在到了令人忍无可忍的地步了。
这些所谓的“文化作文”完全可以平地起高楼。例如,一篇名为《独上高楼》的满分作文文章是这样写李白的: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笔者注:余光中诗句)。
你看,文中有几个字是学生自己的?这简直成了另类的古诗文识记。
那么,这类作文会不会因为材料用尽而自然消亡呢?不会的,写完了王昭君,还有李清照、杨贵妃、刘兰芝,实在不行就写潘金莲;写完了屈原、司马迁,还有苏轼、苏武,实在不行还可以骂秦桧;写完了秦汉写盛唐,写完了宋元写明清,实在不行就写现当代。再不行,还可以冲出国门,寻找世界名人。
我想:造成文化作文这种怪胎的原因,首先是高分的yh,几年来铺天盖地的高考满分作文很多都是这种类型,难怪考生趋之若鹜;不可推卸的是,我们一些教师也在其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某“高考满分作文速成班”的老师可厉害了,他们能把满分作文《苏轼的赤壁》整成《屈原的汨罗江》、《项王的垓下》、《文天祥的零丁洋》……把《永远的苏武》变成《永远的谭嗣同》《永远的秋瑾》……几个月的训练下来,学生成竹在胸,随便什么题目,他们都能应付自如。北京某特级教师在回答记者关于考生如何准备2006年高考作文时,说了这样一段话:
“我有一个学生去年参加高考,他特别喜欢柳宗元,读了很多柳的诗歌,大概父母在晚餐的时候也和他聊柳宗元。这个孩子高二时候作文就尽量写柳宗元,高考这篇作文他根本不用思考,任何话题都写柳宗元,一定会写好,他去年高考作文是满分。”
更有趣的是,他们也能解决写作中的撞车问题。老师早就分工好了:我专攻谭嗣同,他专攻康有为,她专攻刘姥姥(没用过的古人越来越少了)。好事者还提供部分可能撞车名单,可谓殚精竭虑。
这还是作文吗?这还是新课标下的语文作文教学吗?
不过,类似的文章看多了,也是会产生视觉疲劳的,这种作文已让阅卷老师生厌。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说:“2006年的高考作文中,项羽、司马迁、王昭君、岳飞、文天祥等等,不断登场亮相,几乎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78988e69d83365是一种画面,一种腔调,令人疲倦。”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于是想到了棒杀这类文章。不过学生们也是很可怜的!学生们也知道文章的生命在于真实,文章应来源于生活。可是现在学生的生活又如何?每天起早贪黑,暑假和寒假变成了月假和年假,月假和年假作业多得还不如不放假……现实生活的材料匮乏,老师也只能帮着他们闭门造车,于是掏老祖宗的兜成了最好的选择。
看来,这不只是一个作文写作的问题了,打住!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安逸与忧劳之间,他抛却了富贵,选择了忠心,他给历史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摇一声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浅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32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着,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着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夙愿铭记在心灵深处。胡风肆虐,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靴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大汉,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用铮铮傲骨敲响千秋的绝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好一个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年传奇,书写出一段万古的悲歌。
好一个苏武:他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成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冢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大汉,造就伟岸。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着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犹如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最好的归宿;忠心,才是历史永恒,而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却!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却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
苏武,字子卿。杜陵人,是西汉尽忠守节的著名人物。父亲苏建,曾经几次跟随名将卫青北击匈奴,后来做过代郡太守。当时的官僚制度规定,父亲做官的,其子可以先从品级较低的郎官入仕做官。苏武也是先任郎官,然后逐步升迁。在汉武帝天汉元年,即公元前100年,他以中郎将之职奉命出使匈奴。由于匈奴的缑王谋划劫持单于母亲阏氏归顺汉朝,而汉朝的副使张胜牵涉在内,苏武也受牵连。匈奴单于为了逼迫苏武投降,开始时将他幽禁在大窖中,苏武饥渴难忍,就吃雪和旃毛维生,但绝不投降。单于又把他弄到北海,苏武更是不为所动,依旧手持汉朝符节,牧羊为生,表现了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气节。后来,昭帝即位后,汉朝和匈奴和亲,汉朝要匈奴送还苏武等使臣,但单于却慌称苏武等人已经死去。后来,汉朝使者有到了匈奴地区,终于得知苏武依然健在,于是扬言说,汉朝的天子在上林苑中射到一只大雁,雁的脚上系着帛书,帛书中清楚地写着苏武在北方的沼泽之中。单于只好把苏武等九人送还。苏武在匈奴的时间很长,前后共有十九年。
苏武用他的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他用他的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苏武,在他身上,散发着一股为了国家利益而无所畏惧的气息。在匈奴时,面对卫律的不公平审讯,他从“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表现他对汉朝的忠心;面对冰天雪地,他决不放弃,啮雪咽旃,此志不渝;面对李陵言其家庭之不幸,“老母终堂,生妻去帷”,依旧不改其本色。即使在归国之后,未受到与匈奴提供的可相提并论的厚待,也丝毫未生谋反之心,坚守着对国家的忠心,展现着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高尚的爱国节操。因此,昭帝遗言中还提到苏武“明习故事”和“奉使不辱命”这两点。可见,苏武为了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而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是多么深入人心。苏武不屈的性格,不是表面花俏的修饰,而是真真切切的行为。自古英雄多磨难,但磨难后才能真正了解英雄。
苏武的忠诚不能说是愚忠。首先,他忠诚的对象是国家是人民,身为汉使,当卷入匈奴的政变时,他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汉使身份,不能引起汉匈两国的不必要的误会和纷争,他甚至愿意以性命来平息祸端,可见他是把边界的和平、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的。其次,他保持民族气节十九年,始终忠贞如一,这种忠诚表面看起来是对汉武帝,但实际上是对国家人民的,因为汉武帝是一个善于治国的明君,忠诚于他就是忠诚于汉武帝治理下的国家。e68a84e799bee5baa6335但是苏武的忠诚里有没有愚忠的成分,我认为还是有一些的。比如:李陵劝降时曾经提到苏武的两个兄弟尽心为国却枉死,但苏武却一味坚持汉武帝对他们父子有莫大的提拔之恩,因此愿意为皇帝肝脑涂地。我认为,皇帝的知遇之恩固然应该感激报答,但兄弟的枉死也不应该回避,皇帝的恩情不能抵消皇帝对亲人的伤害之过,该报的恩要报,该澄清的事实,该争取的权利也还是要争取。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权利与义务的问题。不过话又说回来,我们不能苛求苏武,因为他毕竟是古代人,他的思想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局限性,如果他能生活在今天这个时代,说不定也能像我们这样争取自己的应有的权利。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安逸与忧劳之间,他抛却了富贵,选择了忠心,他给历史涂上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摇一声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66沙浅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着,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着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夙愿铭记在心灵深处。胡风肆虐,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靴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大汉,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用铮铮傲骨敲响千秋的绝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好一个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年传奇,书写出一段万古的悲歌。
好一个苏武:他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成一部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冢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大汉,造就伟岸。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着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犹如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最好的归宿;忠心,才是历史永恒,而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却!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却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永远的苏武。